“嗚——嗚——”
時間很快來到申時,舉目望天,太陽不知去了哪裡,天空忽然陰沉了許多,想來傍晚會有一場大雪。
遠方,蒙古人特有的號角聲,隨著逐漸變冷的北風,輕輕飄到了緩坡之上。
“總兵大人,韃子吹響號角,看來是準備向我們進攻了。”
“嗯,我已經看到了。”
緩坡後方的高地,一株青翠的蒼松下,徐達緩緩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轉過頭,對剛才和自己說話的傳令兵道
“傳我的命令,命鄭遇春、鄭遇霖、耿君用,二前一後,以疊陣迎敵。命繆大亨、馮國用,領兵堅守陣尾,以防元軍繞後。”
所謂疊陣,乃是南宋名將吳璘,當年對抗金兵時所創的一種陣法。
每逢交戰,在敵軍尚未到來之時,以長槍兵、刀盾手數隊居於陣前,集體坐下;以弓弩手數隊居於後,單漆半跪;兩翼、陣尾皆設有拒馬,彼此以鐵鎖勾連,並設定一定數量的騎兵,以防止被敵軍包抄。
待敵軍行至己方軍陣百步之內,立刻命弓弩手,輪流進行射擊。若敵軍將至陣前,則長槍兵、刀盾手迅速起身對抗。
這其實是一種防禦性很強,但進攻性不足的陣法,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年南宋相比於金國,騎兵實在太過缺乏,所以不得已而為之。
如今徐達面臨的情況,恰好也是如此。
“遵命!”
聽了徐達的命令,先前那傳令兵,迅速轉過身高呼
“總兵徐將軍有令!命參將鄭遇春、鄭遇霖、耿君用,二前一後,改以疊陣迎敵。命參將繆大亨、馮國用,堅守陣尾!”
對方背後,其他傳令兵聞言,趕忙按照命令的要求,一面擂動戰鼓,一面揮舞軍旗。
高地下方,正在統兵的鄭遇春、鄭遇霖,以及耿君用,聽到鼓聲,回頭去看旗幟,立刻便明白了徐達的命令,趕忙各自組織部下兵馬,按照對方的要求改變陣法。
由於大夥之前已經演練過無數遍,因此這個過程,很快便得以完成。
“嘶……這幫賊軍,這是在做什麼?”
另一邊,奉了朵兒只命令,向敵軍發起進攻的哈巴爾圖、其滅裡等人,此時已統率著兩萬兵馬,來到了距離緩坡定兩百步左右的位置。
由於多年沒有正兒八經打過仗,又對漢人的兵法不感興趣,哈巴爾圖、其滅裡等人,根本就不認識什麼疊陣。
見緩坡上方的敵軍換了種陣法,幾個蒙古將領大眼瞪小眼,誰拿不定主意。
出於保險起見,哈巴爾圖和其滅裡商議了一陣,最終向麾下幾個漢軍千戶下令道“馬千戶、牛千戶、朱千戶,你們各領一千部下,過去試探試探,看看賊軍要幹什麼。”
蒙古人作戰,向來是以僕從軍打頭陣,充當炮灰,尤其喜歡讓戰鬥力最弱的漢軍衝在一線。等一線的漢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再讓戰鬥力更強的探馬赤軍出動。而真正的蒙古軍,大部分時候都選擇坐鎮後方。
“我等……遵命。”
幾個漢軍千戶,早知會有如此安排,但是別無他法,只得各自帶領部下兵馬,硬著頭皮步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