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求學之路的艱辛,
也明白一位好先生對於孩子們的未來,甚至對於一個國家的未來,都意味著什麼。
然而,林若甫還是沒想到,蘇渝如此年輕,
又如此才華橫溢,竟願意將才華傾注於教書育人之上。
若是他,自是做不到,也斷然不願如此。
此刻,林若甫的心中既有欣賞,也有更多的惋惜。
以蘇渝的才能,將來在朝廷中定能大展宏圖。
再過十幾年,說不定連他的相位,蘇渝也能坐得。
唉,真是可惜啊!
當個教書先生,又能有何作為?
只能獲得學生們那些微不足道的感激和尊重?林若甫搖了搖頭。
不過,他還是選擇了尊重蘇渝的選擇,並表達了自己的讚賞。
蘇渝自然看出了林若甫的欽佩和惋惜之情,但他只是微微一笑,並未多言。
只是心中略感不好意思。
他並非為了犧牲自己、照亮他人。
蘇渝的想法很簡單。
多收徒,能得獎勵,有助於修煉永生之法。
蘇渝隨後又補充說:
“不久的將來,我會創辦一座書院,廣納天下學子,不論出身,有教無類。”
“到那時候,恐怕還得倚仗林相的援手。”
蘇渝深知,古往今來,私人創辦書院之事屢見不鮮。
諸如宋朝的石鼓、白鹿洞、嶽麓等書院,再如元朝的太極書院,明朝的東林書院,皆是典笵。
而今在慶國,此類作為同樣可行,開設書局、醫館自不在話下。
王啟年一人打理書局醫館尚可應付,但創辦書院這等大事,單憑他一人之力顯然難以勝任。
林若甫這等人物,在京都官場摸爬滾打多年,歷任各部門,對相關規章流程瞭如指掌。
加之他多年主持春闈,在太學等地人脈深厚。
屆時若得林相適時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林若甫聞言,微微一笑,略作思量,隨即頷首應允。
“沒問題。”
這小子,邀他入門竟一口回絕,絲毫不懼得罪自己。
轉而又直截了當提出別的請求。
方才對他的讚賞尚有餘溫,此刻實難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