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頭的馬車裡,李石正跟劉管事商議,“劉叔聽著如何,這位楊姑娘所言可有妄言?”
劉管事捋一下羊角鬍子,沉『吟』道:“按說京都的地皮,十幾兩銀子一畝確實便宜,就只怕她言語中有不盡不實之處……一個姑娘家生這麼漂亮,不得不防。”
李石點頭笑道:“我也是這麼想,大哥素日只知風花雪月,突然要錢置地蓋房……看過楊姑娘這般相貌,倒是在情理之中。”
說話間,馬車已停在小溝沿。
楊萱把自己買的那片地指給李石,“共是十五畝,打算蓋七十間,頭前五排三開間,後頭五排兩開間,另外挖兩口水井,種些花草樹木。”又指著不遠處的地皮,“那裡是打算建書院的,靠近大路的地方打算蓋鋪面。”
李家在江西算是富庶人家,老大老二是嫡出,都要走科考的路子,李石行三是庶出,留在家中打理庶務。
李石年紀不大,眼光卻老道,將家裡店鋪打理得頭頭是道。
此時聽楊萱這麼一說,他眼前立刻就有了遠景,不大會兒已看出哪裡地角好,可以升值,哪裡地角差,沒有得利的空間。
略思索,對楊萱道:“不知哪些地皮已經賣出去,哪些尚未發賣?”
楊萱搖頭,“我也不知道,恐怕得到順天府打聽……要是兩位得空,今兒就能去。”
李石連聲道好,“那就辛苦楊姑娘代為引見。”
幾人上了馬車,立刻往順天府趕。
楊萱是萬晉朝頭一個訂立地契的女子,而且是得了御筆硃批的,戶科典吏對她印象頗深,不但請她上座,還親自沏了杯清茶。
楊萱含笑道謝,說出來意。
典吏不辭辛苦地翻出魚鱗冊,把小溝沿那頁找出來,指給他們。
這片地剛賣出去三成,還有一大片沒有買主。
李石看中的那片已經有了主,他仔細問過這片地的用處,思量許久,開口道:“我跟楊姑娘做鄰居,大人量一下有多少畝。”
典吏拿著尺子,扒拉著算盤,笑道:“共三十六畝二分,看在楊姑娘的面子上,這二分地的零頭抹掉不算,公子按著三十六畝付銀子即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石笑著點點頭,朝劉管事使個眼『色』。
劉管事掏出荷包,付了四百三十兩的銀票,又找出兩隻一兩的銀錠子。
典吏核對了數目,馬上寫下地契,蓋上官印,一份留底備案,另一份交給李石,客客氣氣地將他們送出門。
李石拱手向楊萱道謝:“多謝楊姑娘,若非姑娘引見,事情肯定不會這般順利。此時已近晌午,不如我做東請姑娘並尊僕吃頓薄酒以表謝意。”
楊萱笑著拒絕,“三爺不必多禮,往日我多次受李先生大恩,未能報答……區區小事,不必掛齒。”
兩人正客氣,忽見一頂四人轎子晃晃悠悠地走近,轎旁兩邊各一個十二三歲的黃門小太監。
能用太監隨侍的,除了宮裡來人便是王府中人,哪個都不好惹。
楊萱忙跟李石避到旁邊。
只見轎子停下,從裡面走出一人,身穿大紅繡牡丹花團領衫,頭戴烏紗帽,看年紀四十剛出頭,白淨的麵皮上自帶三分笑意。
不是範直又是誰?
楊萱屈膝行禮,“見過公公。”
範直掃一眼李石,溫聲問道:“你在這裡幹什麼?”
楊萱連忙解釋,“這是李山的三弟,從江西來,要在小溝沿買地,剛去戶科取了地契。”
範直點點頭,“鋪子的生意怎麼樣?你那塊地動工沒有?”
楊萱道:“承蒙公公關照,這陣子都還不錯……現下地裡還沒解凍,但是工料已備齊了,匠人是營繕司那邊幫忙找的,差不多三月能開工。”
範直唇角『露』一絲笑,“可得抓點緊,要能在五月蓋起來,聖上定有嘉獎……”
喜歡嬌娘斂財手冊請大家收藏:()嬌娘斂財手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