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套刻著桃花、蘭花、菊花和梅花等四時花卉,另一套則刻著蓮蓬、雙魚、壽桃等六樣吉祥圖案。
模子用棗木刻成,紋路清晰勻稱,非常精緻。
楊萱本不想再嘗試點心了,可看到這兩套模子,又重新燃起鬥志,叫了王嬤嬤在旁指點。
王嬤嬤沒讓她做點心,先教她做最簡單的饅頭。用面引子和麵,然後在火盆旁邊放置兩個時辰,等面發開之後揉成團,揪成劑子,塞進模子裡磕出來,最後上鍋蒸熟。
當天晚飯的主食就是楊萱做的花式饅頭。
雖然不太成功,但也能入口。
楊萱張羅著要送給秦笙嚐嚐,被楊芷攔下了。
轉眼間就到了上元節。
上元節闔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湯圓,而燈會便從正月十六到十八,一直持續三天。
秦楊兩家約定好十六那天晚上賞燈。
天剛擦黑,秦家的馬車就來到楊家門外。
來人除了秦銘夫妻以及秦笙姐妹外,還有秦銘的長子秦淵夫妻以及秦笙的庶妹秦笛,滿滿當當坐了兩車。
楊家中,辛氏怕擁擠,自然是不去的,楊修文囑託秦嬤嬤和文竹在家裡好生伺候,他則帶著楊桐兄妹三人一道前往。
京都燈市有好幾處,其中最繁華的要數東華門外的燈市,這裡也離楊家最近。
馬車剛走到椿樹衚衕便已經寸步難移,街道兩邊盡是拖兒帶女扶老攜幼的人群,一個不小心就會衝撞到路人。
楊修文對車伕張奎道:“就停在這裡吧,反正距離不遠,我們走過去就行,你找地方把馬車停好,別礙著人走路。”
楊桐從車轅上跳下來,將楊芷與楊萱順次扶下車。
這空當,秦家人也盡都下了馬車,一大幫人浩浩蕩蕩地往東華門走。
走不多遠,就見天空驟然明亮起來,如同白晝。
拐過彎兒,迎面便是一座兩層樓高的燈塔。左邊是一條飛舞著的巨龍,右邊則是展翅的鳳凰,在龍鳳花燈四周,掛著近百串九子連珠宮燈,一層層傾瀉下來,宛若銀河之水降臨人間,璀璨絢爛,美輪美奐。
楊修文頷首嘆道:“太過奢華了,今歲花燈較之去歲更見張揚。”
秦銘笑道:“上千兩銀子堆起來的,自然不比往昔。”說罷,指著路旁掛著聚朋匾額的酒樓對眾人道:“我與楊大人約了同窗知交在此飲酒。你們自去賞燈,回去時到酒樓找我們即可。”
楊修文囑咐楊桐,“你好生照看妹妹,若是走散了也別慌張,就朝燈塔這邊走,旁邊就是酒樓。”又問楊萱,“記住沒有,千萬跟緊哥哥,倘或跟丟了,就到這裡來,或者……”伸手指了路邊穿著罩甲的軍士,“那些人都是京衛,專門維護秩序,也可以報上爹爹的名諱,央及他們送你過來,爹爹自會答謝他們。”
楊萱乖巧地點點頭,“記住了。”
楊修文伸手摸摸她齊整的髮髻,又攬著楊芷肩頭問道:“阿芷記住了嗎?”
楊芷笑道:“爹爹放心,我會照顧萱萱。”
楊修文笑笑,與秦銘大步走進酒樓。
秦淵成親剛半年,小兩口正好得蜜裡調油的時候,已經商量好要去吃小食,便先行離開。
秦太太牽著六歲的秦笛,也將楊修文適才的話囑咐了秦笙姐妹一番。
幾人便一同走進人堆兒裡。
街道兩邊的店鋪也都掛出了花燈以吸引行人駐足,有些還出了燈謎,如果猜對了,就可以贏得一盞花燈或者進店挑選一樣指定價格的物品。
楊桐連線猜中了好幾個,頓時來了興致,索性站在路旁絞盡腦汁地猜謎。
楊萱對猜謎沒興趣,就跟秦笙閒話。
秦笙道:“你不用著急,我剛開始學做飯的時候也鬧出過許多笑話,還差點把廚房點了。”
楊萱詫異地問:“你自己會生火?”
秦笙笑道:“慢慢學的,別人生火不容易掌握火候,索性就自己生火。”
楊萱伸出白嫩纖細的手瞧了瞧,皺著眉頭問:“你不怕弄髒衣裳,弄髒手?”
秦笙道:“仔細點兒就不會,我喜歡鼓搗飯菜點心,但是不經常做,我娘怕我糙了手,說姑娘家手太粗糙不好看。”
兩人一邊說話一邊隨著人流慢慢往前走,不多時走到賣雜貨的攤位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