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主帳之內。
懸掛在架子上畫得栩栩如生的衛國地圖旁站滿了以秦國皇帝為首的一大圈人,一大圈子大臣將軍各個眼神緊盯著地圖,面露沉思,秦文軒看了一圈子朝中重臣。
“此次我軍與衛軍戰況如何?”
右相黎昕抱了抱手,站出來回話。
“回稟陛下,此戰雖然衛帝帶了兵馬是我軍的一倍,但衛帝兵馬急匆匆從嘉海關近處日夜兼程趕來,相反,我軍近日特地放慢腳步歇息,以逸待勞,養精蓄銳,就等著交戰的一天。正因為如此,此戰我軍以少勝多,衛帝帶的一支疲軍已退入衛國皇城周圍的幾座城池之內。”
秦文軒點了點頭,似乎早已料到這個結果。
顯然,前幾日他吩咐下去全軍多多歇息,自然是預料到了今日之戰況。
這時,兵部尚書站了出來。
“回稟陛下,臣認為,我軍此時攻打進了衛國,衛軍此戰大敗,我軍理應再接再厲,破了衛國都城!打入他大衛小兒都城裡去,給他們狠狠一通教訓!”
兵部尚書說完,下面的各個大臣紛紛交頭接耳,連連點頭應是。
“——這。”
“我覺得頗有道理,好不容易打進來了。”
“對對對,正好乘勝追擊。”
“對,兵部尚書說得頗有道理,正好一句打入衛國賊人都城。”
“有道理,有道理啊,不愧是兵部尚書。”
“對對對。”
“我覺得也是。”
“對的,對的……”
“……”
但是,就在這個秦國諸位大臣紛紛點頭應是的時候,黎清池突然站了出來。
眾人詫異,紛紛轉頭看向右相這傳聞才名遍佈天下的大公子。
黎清池微微躬身抱拳。
“回陛下,草民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秦文軒看向了他,點頭。
“黎小公子的盛名,舉國皆知,朕準你講。”
他自然不是一個聽不進別人諫言的皇帝。
“謝陛下。”
黎清池恭敬地抱了抱拳,道了一句謝,繼續開口。
“回陛下,草民雖然人微言輕,但是認為不可。”
“哦?”
秦文軒微微挑眉,提起了幾分興致,轉頭專注地看向黎清池。
“回陛下,此戰我軍雖然以少勝多,但是隻是趁著衛軍從嘉海關附近日夜兼程而來才堪堪獲勝,然,我軍此時位於衛國境內的這十幾萬大軍,之前多位秦國都城的近衛軍,非邊境重軍,這是其一,其二,此時我軍位於衛國境內,秦國大軍支援困難,遠水救不了近火,反之,衛國近年來兵強馬壯,偌此時衛軍大舉從嘉海關調兵圍我軍,衛軍佔據地利之勢,我軍危矣,”黎清池說了兩點後微微抬頭,見秦文軒示意他繼續說,周圍也沒有大臣提出異議,於是他繼續躬身,緩緩道。
“其三,我軍攻打如衛國境內大軍帶了不少朝中重臣和其家屬,如若此刻衛軍不顧一切,反撲我軍,輕則兵敗,重則動搖我大秦江山社稷,”黎清池此刻其實想說的是如若此刻衛國狗急跳牆,舉國之力圍了他們這十幾萬大軍,秦國國君被擒,滅國豈非太過容易?!
當然,這秦國主帳之內的君王和諸位大臣都不是蠢人,黎清池未出口之言,他們一聽便懂,黎清池說了這一點,秦國諸位大臣將軍紛紛聞之色變。
“其四,陛下來圍衛國都城,本意是救我大秦之嘉海關,此刻已經達到目的,理應見好就收,不應急功近利,冒這個風險。”
黎清池說完,抱了抱拳,不驕不躁地退回了原位。
他施施然地站在右相黎昕身後,站姿與右相黎昕有七八分相似,除了五官不太像,其他與右相黎昕站在一起,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們倆是父子。
周圍諸位大臣聽完右相黎昕家的大公子黎清池的話後面面相覷,紛紛點頭。
“是啊,黎小公子說得在理。”
“是啊,陛下在此,現在深入衛國國內,確實太過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