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夜後,大武五百三十九年到來。
一月,大武北方風雪交加。
二月,風雪慢慢減少,嚴寒依舊。
三月,風雪基本停了,嚴寒卻還在北方盤桓不去,氣溫堪比前年深冬。
每日出來的大太陽冷冰冰的,彷佛只是一個沒有溫度的大光球而已。
即便如此,距離福地較近的城池紛紛重啟遷移行動。
這是無奈之舉。
一個冬天就罷了,現在又是一個春天過去,大多數百姓家裡已經沒有餘糧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與其運送糧食過去,倒不如直接把人送去南野,空出來的城池還能留給更偏遠處的百姓,當遷移的中轉地。
好在半年過去,顧恪已經制造出了大量的戰器級雪滑車。
全民遷移肯定不夠用,但一批批地細水長流也還行。
於是北方大地,厚厚積雪上,到處都有長串的雪滑車車隊來往馳騁,給肅殺的冷春帶來絲絲生機。
接下來的四月,積雪開始逐步消融,但速度很慢,雪滑車還能開工。
五月,北方氣溫終於回到零度之上,四處一片泥濘。
不用顧恪出馬,各地工匠紛紛給雪滑車加裝上減震和耐磨的臨時部件,讓它們可以在泥水地裡繼續效力。
雖然臨時部件損壞比較快,但總比讓災民靠腳在地上走快得多,能拉的東西也多。
代價就是這些戰器雪滑車的故障率和損壞速度飛速提升。
六月,北方氣溫終於回升到了十度以上。
雪滑車們大半都損壞過不止一次,又一批批地在返修時加裝上了車輪,仍留在遷移災民的行動中發揮餘熱。
而直至此時,五三九年最大規模的遷移行動才正式拉開序幕。
畢竟五月時,夜裡的氣溫也才兩三度,遇見颳風下雨,體質稍弱者就會成片病倒。
氣溫恢復十度以上,才勉強適合災民在外長時間在野外長途趕路。
顧恪這邊也三月時徹底停止了異種苔草的種植,全面轉為糧食種植。
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三月,半年時間內仙山和大武北方的糧食幾乎都是隻出不進。
地裡種不出來,那就只能朝其它地方打主意。
沒了妖詭威脅的東南兩國透過福地,將大批船隻分散到沿海,開始瘋狂捕撈海產。
像藍灣城這種天然良港更是投入了數千艘大小船隻,出海作業。
不少大船還被塞上一兩名武宗,最遠能跑到海岸數百里之外,進行深海捕撈。
武宗下海探測魚群,再拉網,運氣好一撥就能裝滿幾條船。
這種持續性的竭澤而漁也讓沿海海產數量驟降,收穫難度越來越高,但好歹把這個艱難的冬季熬了過去。
雖然死亡的百姓數量仍要以億來計算,卻已是最好的結果了。
這個過程中努力的人少一些,或者努力程度差一些,那死亡百姓起步就是以十億為單位,甚至百億也不無可能。
喜歡休閒的我竟成了老祖請大家收藏:()休閒的我竟成了老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