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新太平城的主體已在西荒與極西高原交界處建了起來,李秀兒的空閒時間也不多。
出身太平寨的老寨人大部分陸續遷移過來。
中庭的太平老城由留下的老寨人和這些年新加入的人管理。
這些年下來,太平城的行政體系在梅蘭竹菊的幫助下,逐漸成熟。
要是管理四國那麼大的地盤,肯定力有未逮。
但僅一個郡縣一兩千裡範圍)的地盤,問題不大。
新城的建立也有好處,那便是帶走了一大批太平寨的老人,老城這邊空出大量中高層的職位。
一到兩年的過渡期內,老城中高層裡新人最近幾年加入者)佔比將在七成以上。
這些“新人”的升職條件也做了改動——以往是誠心優先,功勞僅作參考,現在則是功勞優先,誠心作為重要參考。
功勞足夠的“新人”將陸續升遷,給更“新”些的人留出上升通道。
對已有不小功勞的“新人”來說,留在太平老城並非排擠。
首先氣候和地理環境,新城所在的西荒與中庭一比,妥妥的窮山惡水。
其次周邊人煙稀少,大城的繁華煙火氣自然也就沒了。
唯一好些的大概就是……自然風光?可惜大武人就沒多少欣賞這個。
正應了那句老話——人越缺什麼,越想要什麼。
大武出了城處處皆是顧恪上一世旅遊地的那種“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百姓則稱之為“鳥不拉屎,荒郊野地”。
不是走投無路,大多數百姓才不想住在野村野寨。
反之,老城位於中庭,這幾年有武尊坐鎮,發展迅猛,繁華堪比府城。
“新人”管理者才用幾年時間,熟悉適應了老城,沒幾個想去西荒新城開荒。
於是,前往太平新城的人裡包括大部分老寨人,還有誠心較高的極少數“新人”,最後是年齡較小的孤兒群體。
時隔一年多,太平新城所在放置下的第二處洞府之基,已蛻變完成。
顧恪隨之開闢了新洞府,並命名為——太平洞府。
而他還以神農投影,在新城的神農廟裡現身,賜下大武辭海和農工技藝。
這次賜福之後,新城居民便在這片荒蕪之地,爆發出了極大的工作熱情。
沒有老城的繁華所擾,更適合他們勤奮練武,開荒種田,加工生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作為顧恪的嫡系,李秀兒得到了大批藥丸、用具,獎勵給新城的居民。
除了娛樂專案較少,實際上新城的安穩程度和生活水平遠超外界。
就在大小姐進入半閉關狀態三個月後,大武進入十月初冬時,永恆冰峰豁口出現了巨大的變動。
那裡的異類魂源在這兩年中不斷聚集,濃度遠超大武其它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