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碧海城堅持一定程度上的“平均共享,按勞分配”,才造就了二三輪的“批次”產出。
事實上碧海城的後備實力也差不多,足足有數千名一轉武夫。
其中大部分是天資不夠,這輩子或許只能勉強突破到二輪,成為“小高手”。
但也有小部分人天資足夠,卻因年齡小和加入晚的問題,練武時間尚短,沒來得及晉升二輪。
尤其是碧海城建立後收攏的人口,超過二十萬。
這些人陸續到來,大多沒接受過仙山賜福,對神農老祖自然不夠誠心。
沒受到賜福,就沒有五大武學、四大技藝的特性加持,練武效率和戰鬥水平差一大截,實力增長就慢了。
對此,碧海城高層也沒甚好辦法。
頂天了讓老寨人“現身說法”,宣揚誠心的重要性,以及賜福所得特性的好處。
好在有神農柱撐腰的碧海城,不怕任何人和妖詭來找麻煩。
像那三隻前來襲城的妖王,由遠處而來時氣勢滔天,一到碧海城前突然就跪了,作五體投地態。
沒誰知道它們在發什麼瘋,嚴陣以待的三大武宗見到機會,手腳比腦子還快,上去就是一頓瘋狂狂砸猛踩。
三隻妖王直到被捶成爛肉,都沒從地上站起來。
大量參與防守的新居民目睹了這一幕,原本的戰戰兢兢,變成了集體目瞪口呆,腦子裡就一個念頭:妖王?就這?
而當時正在“熟人”的飯館裡的薩蘭珠,施施然收回鎮壓三妖王的封天鎮嶽神通,繼續享受起“碧海第一廚”操刀的美食來。
事後碧海城上下熱議了好些天,不過公認最靠譜的答案當天下午就有了——神農老祖,(氵去)力無邊,鎮壓妖詭,庇佑碧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畢竟能讓三妖王在無聲無息間撲街等死,全天下也沒幾人,更不會跑來窮鄉僻壤的碧海城。
妖王斃命時,“在現場”的人只是十多萬居民中的極少數,卻並不妨礙大家拿來當親身經歷來談論。
再說了,居民沒見到三妖王怎麼死的,卻真見過死的三妖王——它們的屍骸被從大街上拖過,遊街示眾,以示武力,大半居民都見到了。
從那之後,碧海城誠心者的數量,以及日常提供的魂源都增加了一截。
這日夜裡,顧恪帶著小滿和薩蘭珠走在碧海城的大街上,來往人群不似白天那麼洶湧。
但入眼依然是人影晃動,比很多縣城的白天還熱鬧。
當然,這僅限於碧海城幾條比較大的街道。
大多數居民區還是比較安靜,只有每隔一段距離的路燈柱上氣死風燈照亮街道,還有巡邏隊定時走過,確保城內安全。
大街上散發黃光的氣死風燈們,早被五顏六色,排排串串的各式燈籠擠去了角落,毫不起眼。
客棧、酒樓、飯館、貨棧、商鋪並未關門打烊,而是進入又一段忙碌的時間。
碧海城從顧恪這裡得到的賜福不止是武學。
也有很多人被賜予了農學、工書,擁有植物親和與心靈手巧特性,他們就是上好的農夫和工匠。
顧恪改進、發明的各種技藝和工具器物,配上了薩蘭珠版“列印”的說明書,一起送給了他們。
碧海城中高層多是老寨人,過上吃飽吃好的日子後,對一般的物質、權勢享受興趣不大,倒更熱衷練武幹活,以及傳播神農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