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十年,目前這幾百人都必定進入六轉這個二輪頂峰。
稍有機遇和天資者,便有可能越過龍門,成為第三輪強者。
這也是顧恪一直秉持的發展戰略——不去分辨具體的天資高低,只看機率。
他對具備天地銘感的個體的“投資”,成敗都不重要,不過順手而為,埋個盲盒而已。
只有練武者的基數夠大,保證他們基礎的修煉物資和武學,天才和幸運兒總會自己冒出頭。
就像碧海城,擁有了三名武宗和大批二輪高手,對周圍流民和小村寨的吸引力暴漲。
新城的建設與發展速度超過預期數倍不止。
連南野國官府都被驚動,併為碧海城建立了專門的正式情報分類,一年前南王還專門派出一名巡察使,前來溝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名武宗對南野國不算多強大的力量,哪怕再算上數百二輪高手也一樣。
但南野官府正在抵抗源源不斷而來的妖物群,面對它們日漸加大的襲擊規模,實在沒餘力,更沒心情對碧海城做點甚。
經過十來天的“巡視”,特派來的南野巡察使給了碧海城相當大的便利。
從那之後,碧海城無須聽從南野官府的差遣,卻可比照其它府城,享受同樣的人員、物資流通的待遇。
也即是說,碧海城可以合理合法地在南野收攏流民、百姓,購入賣出各種物資。
並非南野官府腦子出了問題,而是碧海城在原地存在一日,就會持續牽扯、分散妖物群的注意力。
這對壓力山大的南野官府,就是最實際的好處。
僅是這兩年,大批集結後,襲擊碧海城的妖物數量超過五百。
若將偶爾冒出的三五隻妖物也算上,死在這裡的妖物八百不止,其中還有三隻妖王。
這與南野國那裡,不時面臨數百上千妖物攻城的戰鬥沒法比,卻勝在不用南野操心,就白撿一個實力不錯的“炮灰”城。
他們認為碧海城的人都是大山裡出來的山蠻子,完全不清楚如今形勢,才會在那裡建城。
等妖物群的數量進一步增加,碧海城高階力量會被源源不斷的妖物耗死。
對這般“善解人意”、“捨己為人”的“勇士”,自然要給予除實際幫助外的一切支援。
顧恪對南野這種操作,有種莫名的既視感——給個官名,就讓人上去頂住,這不是“委座”基操麼?
碧海城也清楚這一切,但……樂見其成。
碧海洞府和神農柱就矗立在城外十里的山上,顧恪每日都能投影半個時辰,隨時可用天符通寶開啟交易許可權,收購走妖物的屍骸。
不過沒有路邊攤,他更不想頻繁露面,降低仙山格調。
於是便告知碧海城,可在每天午後將妖物屍骸放至神農柱前,自有仙山雜役弟子將其收走。
他不是貪得無厭之人,做不出收幾十上百具屍骸,只給一點東西的事。
索性自己列了個兌換表給薩蘭珠,讓她和兩小下午投影逛街時順便留意一下,兌換給他們藥物、糧食、肉類、戰器、各類普通書籍等等。
喜歡休閒的我竟成了老祖請大家收藏:()休閒的我竟成了老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