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寨深居大山,在發展初期可以隔絕外界覬覦,這是天大的好事。
但這些年下來,待在大山的劣勢盡顯。
人口少,可耕種土地少,資源流通不暢,每一樁都是發展大忌。
涼山寨主寨分寨兩三萬的人口,已是山裡大規模聚居的極限。
再擴張下去並非不能,價效比卻會很低,且效率低下。
於是顧恪難得主動地下達了命令,讓他們走出來,趁著南野國自顧不暇時吸納難民,加快建城。
之前不這樣做,是圖騰柱尚未達到要求。
單靠涼山寨的人們跑到數千裡外的陌生所在開荒,弄不好遇見個妖王,又或幾十頭妖將,就得瞬間滅團。
有了圖騰柱,顧恪可以毫無風險地投影過去,這種事便不會發生。
只要不遇見碾壓實力的敵人,一般戰鬥廝殺他壓根不用管,涼山寨自己的實力就足以應付。
而隨著碧海城發展,它還將沿河朝東南發展,妖物群遲早與碧海城發生衝突。
那時它們來的少了會被碧海城幹掉,妖王前來就會被顧恪幹掉。
有碧海城分擔南野國的壓力,從側面威脅妖物群,它們很難毫無顧忌地朝北推進。
不顧忌?顧恪自然會讓它們顧忌。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地勢問題。
玉龍山谷是天然的地脈匯聚之處,趙光天藉此佈置成了大型血祭法陣,最後變成了洞府吸納外界魂源的渠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涼山寨那裡卻是不行。
直到顧恪在藍灣島出攤時,後面一個多時辰閒來無事,順便用大範圍感知模糊感知,距離百倍於神念)檢視了下週圍。
沿河而上時,無意間感覺碧海城所在之地有些特殊。
具體地勢不一樣,但與玉龍山谷的感覺類似,於是便留了個心眼。
待圖騰柱到位後,再由薩蘭珠這個府靈出馬,親自查探。
對於自己的“身軀”,她可比他這個旁觀者清楚地多。
一番對比後,薩蘭珠確定碧海城所在是一處地脈水氣匯聚之地。
也是因此,顧恪才會感覺特殊,與玉龍洞府有些相似,又不完全一致。
從實際效果來說,這裡無疑比偏遠少地的涼山寨所在更合適建立洞府。
倒是那個大型血祭法陣要如何改動,才能把多出來的水氣也利用上,需要時間來試驗,即便薩蘭珠也不敢保證何時能有成果。
在此期間,將圖騰柱放在碧海城,也能接受一定的地脈水氣蘊養。
這對它有好處,只是沒有血祭法陣輔助,效果較小罷了。
顧恪一聽,便將建造碧海城的事定了下來。
涼山寨的人們運送圖騰柱過來,直線距離都超過五千裡,沿著河走過的路更是近萬里。
沿途可沒再遇見第二個合適的所在,足以證明這種特殊地勢的珍稀程度。
再想想在西邊高原上的玉龍山谷,也是趙光天舉全國之力尋找,建造而成。
難道他不想換個距離大武中庭更近的地方?
或許趙光天想過,但更大可能是找不到更合適的地脈匯聚之地,才選擇了玉龍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