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播種實驗繼續。
顧恪從大武某個木匠那裡學到類似耬車的東西,也拿給小滿和薩蘭珠玩了。
他和小萍兒也各自操控一臺耬車,進行播種。
所謂耬車,就是古代的人力種子條播機,可以用於麥、豆、粟的播種,一次性完成開溝、下種的工作。
它的外形略似帶平靠背的椅子。
“椅背”最上是人手扶的耬把。
“椅面”上固定一個裝種子的木盒,名為籽鬥。
籽鬥底部有中空的木條名為耬腿,連線下面同樣帶有中空通道下籽筒。
犁鏵可深插進土中兩寸餘時,這時犁鏵上方,下籽筒上的漏籽眼就能將種子放進土中,完成開溝播種一條龍。
這樣播種間距、深度比較一致,可確保作物接受的日照、營養接近,便於管理,產量更穩定。
顧恪學到的原版只有一個犁鏵,俗稱單腳耬,用於單行播種。
他順手擴充為二、三、五、七個犁鏵的耬車,可以同時播種相應的行數。
反正設計時考慮的驅動力就是入門武夫,力量不比上一世的大牲口差,不同腳數的耬車,總有一款適合他們。
實際使用時,可以先以那犁頭釘耙深耕一遍地,再用這耬車。
大規模測試的結果也很喜人。
一臺七腳耬,不到兩個時辰就可播種一百畝地。
當然,這其中有顧恪四人實力、體力強悍,血氣、神念控制等方面加成。
正常情況下操作一臺耬車需要兩人一人一牛馬亦可),一人或牛馬)在前拉車,一人在後扶車播種。
只說雙、三腳耬,大武這裡的十歲男孩女孩都能拉動。
兩個半大孩子使用雙、三腳耬,一天也能播種幾十畝地。
這對缺乏工具,生產力低下的大武農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好訊息。
有了這東西,農民們該發愁的就是澆水和施肥,以及如何抽出人力照顧更多田地了。
誰讓大武到處都是無人的荒地呢!
以往是吃不飽,更沒實力外擴,如今這兩個問題會被異種糧食和基礎武學逐漸解決。
耕地、播種上巨大的人力耗費降低,距離大武百姓種田暴兵的日子會越來越近。
以顧恪對大武的瞭解,整體尚武的大武人絕不是什麼溫和無害的物種。
百姓對種田和糧食都有一種迫切的衝動。
真能打得過詭物妖魔,他們絕不介意把它們殺個乾乾淨淨,再用它們的地盤來種田。
之所以弱勢,全因實力不濟罷了。
對試驗結果滿意後,他順手將幾臺不同腳數的耬車和製造工藝書,透過乾坤袋,轉送給了秦大小姐。
太平寨收了很多新寨民,正需要這種好農具來大搞糧食生產。
秦大小姐那邊突然收到一大堆耬車及相關書籍,頓時在心裡狠狠罵了某人一通:這一天天送的都是甚?不是肥料就是農具,難不成我這裡是戶部,還是工部?
至於不久前顧恪專門送了一批特效藥丸?那是給梅竹這兩個倒黴蛋準備的,又不是給大小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