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恪積累了幾個標準竹屋,考慮之後用在了小茅屋上。
小茅屋看著是所有系統建築裡最“平平無奇”的。
它沒有任何特性,但卻是預設的玩家住所,庇護著所有系統所屬,是他的安全點。
升級後不光能解鎖更多玩家許可權,說不定還能加強庇護的效果,對上血詭也更有保障。
與其單獨升級其它某一棟系統建築,還不如先升小茅屋。
把它升到2級需40單位魂源,用標準竹屋打折只用16單位,顧恪還剩下6單位魂源。
升級的效果顧恪還算滿意。
他可以賦予遊客友人的許可權時長進一步提升,遊客最高可到一年,友人可到十年。
賦予她們使用工坊、加工坊、倉庫的許可權可到10天。
這些許可權可隨時調整長短,甚至取消。
其次,可以對系統建築內外的形狀小幅度改動,限每月一次,不收取任何費用。
他立刻就在加工坊內升起兩面牆壁,再開了一扇門,隔出的這一角就作為堆肥專用間。
之前沒隔開,那是因為扔進去堆肥的基本是仙田所出。
現在材料裡有了切片的白詭,說不定會弄出什麼臭氣熏天的玩意兒。
他倒沒那麼在乎,可眾女應該沒幾個受得了這邊加工麵粉,那邊堆詭肥。
至於仙田的菜是施肥後長出來的?沒事,在沒有化肥前,大多數吃的菜和糧食都會澆農家肥,也沒見誰不吃它們。
用牆隔開,不提細節,眼不見便心不煩。
很多時候,無知確實是一種幸福。
最後,小茅屋面積變大到四分,顧恪將其調整成了二層小樓。
一層依舊作為食堂,二樓可以用於閒坐和聚會。
但估計一般沒人在這裡閒談,去涼棚享受餐風鍛體,或者在書房感悟武學,又或在臥房享受安魂的寧靜,都比坐在沒特性加持的小茅屋好。
有事?那就去廚房、工坊、加工坊、倉庫裡轉悠吧。
自從顧恪開放了使用許可權給她們,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事做。
閒暇時給自己做點草、竹製品,或許就能擁有一個不錯的基礎屬性,人品爆發讓物品獲得特性更好。
不過她們製造物品的“運氣”遠低於顧恪這個正主,基礎屬性基本只出+1,特性更是幾十件都未必出一個。
也沒人覺得有何不對。
顧恪變出來的東西,他自己使用效果最好,這有何不對?
能讓大家隨便試手氣,這實在太慷慨了。
對製造、編織不感興趣的,還可以去加工坊。
仙田裡的各種作物在不斷成熟,脫粒、脫殼、磨面、篩選、過濾等等工作永遠不會少。
好在他已經弄出了簡單的脫粒機,讓大家擺脫了手搓這種極笨的辦法。
也有當時糧食寶貴,大家捨不得浪費哪怕一點點的原因。
現在糧食多了,練武第一,那自然要追求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