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絮狀物在豆漿中凝結,越來越多,上層變清,成了透明略泛黃的水。
“好像成了。”
“有點像我喝過的豆腐腦。”
這兩句是秋冬二女說的,她們都是官宦人家出聲,豆腐腦豆腐沒少吃。
但這瞭解僅限於吃,做法一點都沒打聽過。
這時鹽滷水也差不多倒完,裡面一團團的豆腐腦也多了起來。
春夏二女停下,等待豆漿完全成了豆腐腦和水,才用竹編濾勺撈起豆腐腦,倒入一旁鋪好麻布的石框模具裡。
倒滿一個,用麻布蓋好表面,再壓上一塊薄石板,水分就淅淅瀝瀝地從麻布縫隙中滴漏出來,流進下方大缸中。
這些用過的鹽滷水可不能倒掉,裡面是有鹽的。
顧恪讓春夏試驗的可不止點豆腐,還有這用過鹽滷水。
所以會拿去蒸發掉水分,看是否還能剩下鹽。
那句俗話是滷水點豆腐,而不是鹽點豆腐,顯然主要起效的不是鹽,而是鹽滷裡的其他成分。
不過這種過濾工藝肯定不能指望一次成功,粗鹽不多還是省著點用。
二兩粗鹽弄的鹽滷水點了二三十斤豆腐,倒也不虧。
但捏下一點豆腐嚐了嚐,有明顯的鹹味。
鹽滷水裡的鹽無疑也被豆腐吸納了一部分,顧恪用點豆腐來過濾鹽的想法出了點問題。
油還要靜置幾天才能用,油煎豆腐是趕不上了,午飯便是山珍豆腐刀削麵。
小滿手持小石刀,拿著圓柱狀的麵糰,一刀刀貼著表面快速削下。
薄薄的刀削麵片如同一連串飛起的魚兒,落入湯汁中的竹製大漏勺裡,讓它們在其中被快速燙熟。
春夏二女一人掌勺盛面、一人拿碗打湯底,一碗碗刀削麵輪流上桌。
湯頭裡竹筍一樣不少,還有用蔥薑蒜,以及加上幾片滑嫩的豆腐,調和全素的寡淡口感——僅相對顧恪這個穿越者而言。
不得不說,全程在加工坊裡做出來的豆腐質量相當高。
一塊塊顫顫巍巍,凝如白玉,略微偏嫩,筷子夾上去要輕,否則容易碎。
竹筍如淺黃玉片,綠色的薺菜末點綴其間。
湯汁煮沸後,豆、筍、菜的香氣融合,大鐵鍋提鮮的效果讓湯水鹹鮮清爽。
顧恪拿到了第一碗,夾起一筷子面片,送進嘴中,清淡素雅。
再喝一口湯,湯汁鮮濃。
就衝這味道,他就覺得這次熊家村去得值。
鹽最大的作用是補充身體所需,其次是美味。
山珍豆腐的湯底完全滿足了這兩點要求,就算成功。
何況那鍋點過的鹽滷水燒乾後,還留下了少許食鹽,色澤偏白,鹹味純正,沒了粗鹽的苦澀味。
顯然提純食鹽的計劃不算完全失敗,只是留了一部分進豆腐裡。
如此結果,完全可以接受。
以後慢慢試驗,即便失敗也有豆腐吃,還能得到少量的純正食鹽。
想著這些,他手也沒停,竹筷飛起,再時不時地吸溜一口湯汁,簡直美滋滋。
有了他帶頭,眾女也不客氣,紛紛依葫蘆畫瓢,食堂裡一片唏哩呼嚕聲。
只有秦柏兩人身手高明,動作雖快,卻幾乎不發出聲響,形象保持得極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