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一大,其中基礎屬性鋒利+5或有堅固特性的也有十多根,人手一根都還有富裕。
用鈍了就拿去工坊二次製造,隨手磨幾下,還能重新“刷”一次屬性。
線可以用鐵線藤皮剝離出的纖維搓揉而成,隨便搓點就夠用。
但鐵線藤加工難度大,織布費時費力,想大量產出布料還得看剛交易回來的草麻。
這東西居然被算成了可食用植物,一開始讓顧恪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問了下小滿,才知這草麻的種子可以榨食用油,產量不穩定,味道也不怎麼樣,但確實能吃。
這讓顧恪既然無語又高興:這種食、用兩宜的植物就該多來一點,山谷裡真的缺布料了。
不過草麻想用上,還得多種幾季才夠,新衣服還有得等。
讓別人休息,顧恪自己卻興致勃勃。
乾脆獨自在一號田裡清理出很小的幾溜田地,將剛換來的蔥薑蒜栽了進去。
它們算是蔬菜,也是最常用,也最重要的調味品,顧恪覺得這是除鹽之外的最大收穫。
以仙田的生長速度,這些東西成熟後,一到幾天就能長一茬兒,可以不停收割成熟的那部分進倉庫,保鮮備用。
以後山谷內再不會缺少蔥薑蒜了。
還有一種灌木,結果很像花椒,熊家村的人叫它艾子,聞著有明顯的麻味,顧恪則將它命名為花椒。
不過花椒的用量相對較少,採取和蔥薑蒜一般的操作,種上幾株,時常採摘備用就行。
其它亂七八糟的種子植株不少,小滿倒有八成能認出來。
畢竟大多來自她老家村邊,這野丫頭從小跟哥哥和同村小孩在那裡玩,不熟都不行。
除了最常見的冬麥、粟粟豆這些糧食,蔬菜就有白菜、芥菜、莧菜、薺菜、野芹、野韭、蘆蒿、苜蓿、蒲公英等等。
不過白菜和上輩子的品種差別不小,綠色為主。
芥菜其實是一個大類,有多個變種,像雪裡紅、榨菜、大頭菜都是芥菜,但可食用的部位不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顧恪拿到的這個也是食用葉片,看著有點像做四川泡菜的大葉青菜。
莧菜也有白、紅莧菜,他拿到的是紅莧菜,葉片葉柄有部分是紫紅色。
野芹、野韭、蘆蒿、苜蓿他只是有些眼熟,但又不那麼熟。
最熟悉的野菜還是蒲公英。
大多數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隨風飛散的白毛球,他卻對蒲公英的味道更瞭解。
小時候老媽經常摘一大堆葉子回來,焯水去掉大部分苦味,用來涼拌或煎餅子,味道還不錯。
以上基本都是綠葉菜,換著花樣夠吃了。
可惜鹽太少,有白菜也弄不出東北酸菜。
四川泡菜就別想了,其調味料極其豐富,不光需要鹽,還有冰糖、白酒、花椒、八角、草果、肉豆蔻、小桂皮、山奈、丁香、香葉等等。
除了野菜,還有甘菊、金銀花、艾草之類可以吃,也可作藥材的東西。
熊家村人年前出山,賣掉了積攢的山貨,包括藥材。
家裡剩下的那點大多也是被晾曬過的,他們又只是採摘,並不種植,種子自然也就沒用。
路邊攤時限半個時辰,還是大晚上,他們來不及去更遠的山裡挖。
所以這次的活的藥材植株收穫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