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奧斯曼帝國才不會在乎,提高關稅,會得罪我們大明呢。他們巴不得我們大明什麼都不賣過去。
他們就發展小農經濟,自給自足。
務農的百姓還更老實,更好管理。
商人帶來的繁華都市,可是蘊藏了很多不穩定因素,這是統治者十分忌憚的。”
“我終於明白,我們大明當初為什麼閉關鎖國了。”
直到此時,陳珂才理解了明朝中後期的國策。當年為什麼要毀掉鄭和下西洋的資料,為什麼要毀掉製造海船的圖冊。
作為出生在臺灣的陳珂,這是陳珂從小到大的疑團。明明開海可以為國家和百姓帶來那麼多利益,比如明鄭,就因為臺灣開放貿易,賺了很多錢。
明朝皇帝為何要禁海?
直到今日,陳珂才恍然大悟。
原來統治者和百姓,很多時候利益並不一致。
百姓想要生活更好,而統治者想要的是穩定的權力。
開海,不但讓沿海的管理難度加大,而且容易造成百姓思想浮躁,商人可遠遠比農民難管理得多。
對一個已經統治全國的帝國來說,開海對統治者沒有任何好處,所以,他們閉著眼睛都會選擇禁海。
“而且就算奧斯曼帝國顧忌大明的感受,不提高關稅,他們也有一萬個辦法,讓大明產品以高昂的價格,送到奧斯曼百姓手上。
例如對販賣大明產品的商家找茬,只要有藉口,就罰款或者關店。
對大明產品的運輸,提高運費。
抽出個例放大宣傳,比如我們大明的一臺蒸汽機出了故障,易卜拉欣便可以派人到處宣傳,大明蒸汽機有問題。
此時他絲毫不用在乎,他塗了塗料的那些蒸汽機,因為擅自改動和缺乏專業工匠維護,故障率可能更高。
他只需要反覆宣傳出事的大明蒸汽機,就可以對奧斯曼民眾達到洗腦的作用。讓奧斯曼民眾一提起大明蒸汽機,就想到那臺出事的大明蒸汽機。
從而留下大明蒸汽機隨時會出問題的印象。
剛才說了,民眾只願意相信他們願意聽到的。
大明蒸汽機差,奧斯曼自己的蒸汽機好。
這就是他們最想聽到的。
此時,誰敢再說大明蒸汽機好,易卜拉欣的蒸汽機也有問題……下場和那位說真話的工匠一樣。”
“這實在太無恥了。”
陳珂很生氣,可是卻發現,如果易卜拉欣真這樣幹,奧斯曼百姓沒有任何辦法。
尤其是那些知道真相的奧斯曼有識之士,只能眼巴巴瞪著,對易卜拉欣無可奈何。
“同理,手錶,望遠鏡,水楊酸粉劑等等產品,都是一樣。
你們想想,易卜拉欣要是把水楊酸粉劑,加入一些毫無意義但產自奧斯曼本土的成分,包裝成奧斯曼古老的神藥,說這是土耳其老祖宗留下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