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實在高明,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有充足糧草供應,可保必勝。”
“嗯哼?”
鄭克均早就聽慣了被人吹捧,自動過濾。
“可是燕王殿下這個戰略,還有一個短板,如果不彌補,始終美中不足。”
“請安東團長直言。”
“燕王殿下打算依託沿海,向內陸步步推進。
那麼沙俄人在戰敗後,也可以步步後退。
如此,沙俄人戰略空間就會無限擴大,最終會出現兩種結果。
一種結果是新北軍糧草耗盡,自動退軍,沙俄人重新控制外東北,同時外東的異族人,對大明新北軍失去信心。最終徹底淪為沙俄人的奴隸。
另一種結果是沙俄人大敗於新北軍後,採取避其鋒芒策略,迂迴外興安嶺以西。
新北軍不可能永遠待在外東北,等新北軍退去後,沙俄人再捲土重來。
無論哪種結果,新北軍都不可能徹底平定沙俄人。
如果陷入持久戰,對大明國運不利。”
“嗯,說得很好。”
鄭克均點頭,很贊成安東的分析。這個人的確有戰略眼光。
如果真的在外東與沙俄形成拉鋸戰,那拖垮中華國運,不是不可能的事。
就好像明朝初期,在交趾陷入與越人的拉鋸戰,對大明國力損害極大。
原本鄭克均的打算,是讓岳飛、韓信等將帥,出奇策,想個辦法,將沙俄人誘殲。
如此便可以達到殲滅沙俄主力的目的。
但這畢竟是沒影的事。萬一到時候沒有條件“請君入甕”,那鄭克均也只能撤軍。
如果安東有更好的辦法,當然是極好的。看書溂
“所以安東團長以為該如何彌補這個短板?”
“派一支軍隊,出呼倫貝爾草原,沿興安山脈雅布洛諾夫山脈)北上,建立起一條阻擊線,阻斷沙俄軍進入貝加爾湖地區的通道。”
“妙策。”
鄭克均當即對安東的策略表示了讚賞。
這個策略真的很完美。
因為興安山脈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而在它西邊的貝加爾湖地區,沙俄人已經開拓了數十年,擁有赤塔、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圖瓦等多個定居點,防禦設施成熟,沙俄人也更加熟悉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