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草本王來想辦法。
本王只問你們一句,半年之內,能不能徹底肅清外東北的沙俄人。”
“只要有糧食,問題不是太大。”韓信第一個說道。
岳飛道:“寒冬作戰,變數頗多,總體來說有把握。”
“冰天雪地,恐怕殺不痛快。”項羽也說道。
姜子牙搖搖頭:“老夫就不去了,據說那裡的溫度最低到了零下50攝氏度溫度計早已被鄭克均推廣),老夫去了,怕就要死在那。”
吳起想了想道:“正面與沙俄軍隊交戰,倒是沒什麼所謂。
就怕沙俄軍隊到處流竄,咱們在追擊過程中,再來個雪崩什麼的。
士兵萬一再中了寒毒,恐怕神仙也救不了。”
很奇特的,幾個經天緯地的帥才,都沒有必勝把握。
不過鄭克均認為這才正常。
馬上就是寒冬,外東那地方,是真可以冷死人的。
如果哪位將帥,這時候還慷慨激昂,言之鑿鑿必勝,要麼是無腦狂傲,要麼是別有居心。比如安東。
但這場仗,就算是有風險,鄭克均也要打了。
“吳起。”
“末將在。”
吳起立即出列。
“率領一萬海軍,出東海,穿過朝鮮海峽,進入鯨海北海岸。”
“是。”
吳起慨然領命,可是馬上皺眉問道:“打外東的沙俄人還用海軍嗎?”
“沒那麼多為什麼,照辦。”
“是。”
如果不是日本與大明不友好,鄭克均都想從朝鮮海峽運糧食到外東,水路運輸路程就算長點,運輸成本也遠低於陸路運輸,尤其是東北那樣的叢林。
只是糧船走朝鮮海鮮,隨時可能被日本水軍襲擊。這麼長的水路,大明海軍再強,也無法保證糧船安全。
看起來收拾完外東的沙俄後,要早點除掉日本這個腹心之患。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鄭克均調這一萬海軍有別的用處。
“韓信。”
“末將在。”
“率領一萬軍隊進入吉林,從吉林到黑龍江,沿途招納東北異族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