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百多年來,黃河以北遭遇了無數的雪災和冰災。”
鄭克均沉吟著點頭,歷史上明末清初是小冰河時期,氣候乾旱,北方氣溫驟降,不但農作物大規模減產,嚴重的寒潮屢屢襲擊黃河以北。
正是因為這樣,才造成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
要是放在正常年景,李自成起義失敗那麼多次,手下農民軍早該樹倒猢猻散了。
可是他們回去務農,沒有收成,走投無路,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造反。
另外滿清之所以不間斷地進攻明朝邊境,也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明朝弱,好欺負。
相反,在吳三桂放滿清入關前,滿清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是明朝對手。
和明朝對抗,與以卵擊石無異。
可滿清還是隻能不斷襲擊明朝邊境,因為東北糧食同樣減產,嚴重的冰災和雪災,讓以狩獵為生的女真人也活不下去。看書溂
所以滿清只能不斷擄掠明朝邊境百姓的財富,如果成功,可以緩解自己的饑荒。
如果失敗,也就當少了吃飯的嘴。
可以說如果不是小冰河時期氣溫驟降,僅有幾十萬人口的女真人,根本不會想到能對抗兩億人口的大明朝。
“這個本王知道,然後呢?”
“這一百多年裡,河北幾乎每三年,就有一次嚴重雪災,河北百姓早已有一套自己對抗寒潮的辦法。
他們會在夏天儲存糧食到地窖。
另外大雪封山,卻並不是斷絕生機,挖雪洞,掏熊窩,撒網冰魚,百姓總是能獲得食物。”
鄭克均皺了皺眉。
“這恐怕不現實吧?這幾年你們滿清幾乎把河北百姓家糧食都收走了,他們哪裡來的糧食儲存地窖?
大雪封山,自有狩獵之道,但又如何能維持千萬人生計?
何況還有家裡沒有年輕勞動力的,又如何在冰天雪地尋找食物?”
“殿下可能小瞧了百姓的生存能力。”
佟佳氏笑著道:“去年的夏天和冬天,明軍北伐,滿清和明軍交戰近半年。
這半年時間裡,戰場基本都在濟陽到滄州一線,在此期間,滿清幾乎控制不了山西,直隸以北地區。
所以這些地區的百姓,夏糧和秋糧沒有被徵集,他們的地窖裡一定有糧食。
何況百姓儲存的糧食,未必就是稻穀和蔬菜,野蒿、生蘚、昆蟲、蛇鼠……這一百多年裡,為了過冬,河北百姓想盡了一切辦法。
至於殿下說的沒有年輕勞動力的家庭,這不可避免會死一些人。
但這一百多年裡,無論是大明治理,還是滿清統御,哪年又不因天災死人?
這是不可避免的。”
佟佳氏說到這裡,向鄭克均拜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