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比留個定時炸彈韓信在身邊,放心多了吧?”
鄭克均一頓忽悠,虞姬終於動心了。
主要是二十萬裝備精良的近代化軍隊,太過誘人。
再加上如今的韓信,的確成了雞肋,就算虞姬不賣韓信,未來也不太敢用了。
還不如現在就換了。
將來用全近代化軍隊去征服羅馬,還不勢如破竹?
“好,換。”
於是鄭克均用桑吉克,羅馬達諾夫斯基,嶽升龍,萬正色,王進寶,張勇,陳廷敬,于成龍,以及康熙的滿朝文武,加上二十萬清軍包括沙俄軍和蒙古軍),換了張良,蕭何,曹參,周勃,夏侯嬰,樊噲,以及十萬秦軍精銳,十萬驪山囚徒,以及劉邦麾下的十萬楚軍。
自此,北伐戰爭全面結束。
除開各地守備部隊,只是可以用來征伐的大軍,鄭克均便已坐擁七十萬以上。
“鄭卿克均,北伐奇功,剿滅滿清,復我大明神器。
特加封燕王,定王都北京,開府治民。
以大明首丞,督天下政事,以燕王之尊,掌天下兵馬。”
鄭克均北伐成功的訊息,傳入南京,軍民歡慶。
在狄仁傑,魏斯等重臣建議下,以及徵詢了長公主朱瑩鈺的意見後,大明天子朱玉塘下詔,加封鄭克均為燕王。
這個稱號是狄仁傑和魏斯斟酌很久定下來的。
其意義絕不止於一字王那麼簡單。
首先自大明開國,從未有過異姓王,如徐達等功臣,也是死後追封,活著的時候也只是公爵。
為鄭克均封王,自然是彰顯尊榮,體現鄭克均推翻滿清,再造大明的不世之功。
最關鍵的是,燕王是曾經朱棣的王號,這個意義就非同尋常了。
狄仁傑和魏斯都是深諳政治的老狐狸,這麼做當然有用意。
“豈有此理,鄭克均竟敢自封燕王,還有沒有將成祖皇帝放在眼裡?分明就是叛逆。
王兄,我們該有所行動了。
鄭克均篡逆之心昭然若揭,再不動手,恐怕就沒機會了。”
南京,鄭經的延平王府。
弟弟鄭智一大早就來看他。並且告訴了鄭經,最近朝堂發生的事,以及鄭克均被封燕王的訊息。
“他封燕王又如何?這個天下本來就是他打下來的,如今滿清被推翻,他要當皇帝,誰又能說個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