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早已下令,前線戰報,可以直達天聽,不必通傳。
“稟報皇上,我軍在觀津鎮與鄭匪決戰,大敗,損兵近十萬。
北上突圍,又損兵數萬,如今已被鄭匪牢牢圍困於觀津鎮內。
小人是分佈於觀津鎮外的哨探,現在我們已經無法進入觀津鎮,無法查探到恭親王爺的情況。
如今鄭匪姜子牙部,貞德部,共十八萬大軍,正向北進發。
斥候將軍命小人火速回奏朝廷,請朝廷發大軍救援觀津。”
康熙聽完哨探奏報,臉色瞬間刷白。
“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我們準備了足足兩年,數量是鄭匪兩倍,裝備也是鄭匪的最新式裝備。
怎麼可能打不過鄭匪,還敗得如此之快?
常寧這個廢物,這一仗到底是怎麼打的?”
康熙無論如何不能相信,自己節衣縮食,傾盡一切才練成的二十七萬精兵,竟然一戰而敗。
可是現在事實擺在眼前,康熙無可奈何。一屁股癱坐在御階上。
“發大軍救援?哈哈哈,朕到哪裡去發大軍?
為了鎮守滄州,朕將皇宮衛隊都調去了一半。
現在整個北京城,總共就三千人把守。
朕怎麼發大軍?”
康熙真想痛哭一場。
從捉拿鰲拜開始親政那天起,康熙從來沒有想過,大清會亡在自己手上。
“就知道哭,你就知道哭,你是一個皇帝,什麼時候才能長大?”
已經奄奄一息的孝莊,憤怒地指著康熙。
“連一個小小參領,都比你這當皇帝的強。
還不趕緊開啟紙條看看,嶽升龍給你出了什麼計策。
現在不是哭的時候,你是大清皇帝,無論任何時刻,都要想著社稷江山。”
康熙趕緊擦了眼眶,開啟紙條。
望著上面一排排字,康熙眉頭緊鎖。
“派水軍偷襲南京?這可行嗎?”
“怎麼不可行?只要滄州能守住一個月,萬正色和施琅的水軍,就能遠渡東海,偷襲吳淞口,直搗南京。
當初鄭克均能這樣做,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等萬正色和施琅得手,哀家就不信鄭克均不撤兵。
那時候鄭匪連續攻城一個月,定是將士思歸,兵無戰心。
不撤兵,後方不穩,糧草不濟,我看他如何安撫軍心。”
“對對對,皇祖母說得有道理。”
康熙連忙站起來。
“可是,如今的滄州,如何才能守一個月?姜子牙和貞德可是有十八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