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不可意氣用事。”
貞德眼見鄭克均被憤怒衝昏頭腦,趕緊相勸。
“若屠殺出家僧人,恐怕會引起天下震動。
再說這白雲寺所有僧人,都選擇站在住持一邊,說明他們都是不畏死的真出家人。
其志可佩。
末將覺得也不該對他們動刀。
貞德斗膽向公子請命,帶兵攻入白雲寺,活捉順治帝。
量這些和尚也無可奈何。”
“不,得殺。”
鄭克均眼中寒芒閃動,殺意更加凜冽。
“為何?”
“不懼死未必代表高尚,愚民比屠夫更可怕。”
整個東征戰役,讓鄭克均觸動最深的事,不是在青雲山中寸步難行。
也不是韶關與三王百萬聯軍對決。
而是看到董額麾下河北兵手上厚厚的老繭,臉上刀刻的風霜,以及那一張張樸實憨厚的臉。
一群樸實的農民,整整三十萬人,竟然可以被幾百個滿人控制。
地震之後不救災,他們忍。
不但不救災還要對災民徵兵,他們忍。
不給他們軍餉,他們忍。
讓他們自費買裝備,他們忍。
真應了范文程那句話:奸其妻女忍,刨其祖墳忍,奪其地屋忍,此等賤民何足懼哉?
可是,當幾百個滿人帶著他們欺負比他們更弱小的中原百姓時,他們腰板挺直起來了。
他們殺戮,他們搶劫,他們臉上掛著貪婪的笑容,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成了一支鐵血之師。看書喇
可當鄭克均看到他們那張臉時,還是農民的臉啊,老實巴交的,只好像平日在田間地頭與路人攀談的大爺。
是什麼鑄就了這樣的民族性格?
被異化的儒教是首惡,而佛家也難逃干係。
佛家憑什麼教人逆來順受,去追求虛無的來世果報?
佛家憑什麼教人普度眾生,好人壞人都普渡了,世間公理何在?
佛家憑什麼讓好人經九九八十一難,而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些和尚跟住持站在一起,他們還以為是在保護他們心中的佛。
在他們看來,順治雖然以前作孽,但現在已經成佛。
天下所有人,理所應當應該原諒他。
若是不原諒,那天下人便成了惡人。
這便是佛,去他媽的佛。
“本督今日以白雲寺合寺之性命,告訴天下人一個道理:
讓作惡之人,為其惡行付出代價,天公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