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鄭克均依然不讓他們說話。
“還有,緬甸的兄弟鬩牆戰爭,雖然已經結束,但明耶覺廷真的控制朝局了嗎?
才怪。
因為十年的兄弟戰爭,使東籲王朝的王室威信大減,各地土司和城邦擁兵自重,不過是表面服從明耶覺廷而已。
再加上暹羅,高棉和瀾滄的威脅,西南的孟人屢屢造反起義。
你們覺得明耶覺廷此時最想做的是什麼?
是和我新北路安撫司開戰嗎?”
岳飛和陳宮都是極為聰明的人,隨著鄭克均逐漸掰開緬甸的內部情況,他們也漸漸聽出味來了。看書溂
沒有了剛才的衝動,岳飛皺眉思索一會道:“公子的意思是……”
“恐嚇。”
鄭克均說出兩個字。
“當年平達力執政緬甸時,因為統治昏庸,國內豪強和實權派皆蠢蠢欲動。
正值此時,永曆帝逃亡緬甸。
那時吳三桂就敢進攻緬甸,最後逼得平達力不得不引渡永曆帝,以換取吳三桂撤兵。
難道那時的吳三桂,能真的打贏緬甸,攻入東籲王朝首府阿瓦?
不過是平達力不敢打而已。
他要和吳三桂打,就得舉國抗戰,但如此一來,國內豪強和實權派如何壓制?
對於身居高位的王來說,沒有什麼比維持自己的王位更重要。
攘外必先安內,是統治者永恆的法則。”
鄭克均豈能不知道征伐緬甸的艱難?
乾隆年間,清朝向緬甸發動清緬戰爭,前後打了四次,清朝耗空國庫,損兵無數,也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是緬甸因為國小,實在消耗不起,才被迫與清朝談何。
那時可是滿清所謂的鼎盛時期,也無法真正意義上贏得對緬甸的戰爭。
鄭克均再盲目,也不可能認為靠著帝辛的五萬軍隊,就能征服緬甸。
“所以公子是要效仿當年吳三桂,逼東籲王朝交出吳將線等吳氏宗親?”
“不。”
鄭克均再次搖頭。
“本督目標不止於此。
比起當年的吳三桂,新北軍的實力對於緬甸來說,是更加龐大的龐然大物。
而經過十年兄弟戰爭,明耶覺廷的處境比當年的平達力還要艱難得多。
他比平達力更害怕戰爭。
何況本督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海軍。
所以本督不但要明耶覺廷交出吳將線等吳氏宗親,還得割地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