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我還以為方將軍要以死報國,沒想到也是慫包軟蛋,這時候找什麼藉口?”
“就是,分析得頭頭是道,原來都是嘴條。”
“你們不知道?方將軍退敵,就全靠一張嘴。”
“哈哈哈哈。”
眾將大笑起來。
方光琛面紅耳赤。
“王爺,統兵拒敵,末將當仁不讓。
但這次迎敵,需要在各關卡和山道層層佈防,光是末將一個人領兵,如何達成戰略?
所以末將需要一些可分配的副將。”
“各位誰願助方將軍一臂之力?”
吳世璠看向一眾文武,所有人這時又低下了頭。
最後,眾文武一致決定,由方光琛和他的九個子侄,率兵兩萬,前往貴州山地。
另外提拔營千總何佑為都統,作為方光琛副將,隨軍指揮作戰。
吳世璠又派吳成鰲前往南方,聯絡各地土司和東籲王朝,借兵抵抗新北軍。
……
貴陽守將曹申吉是個很有才華的書生,在歷史上算是清初的著名詩人。與其兄曹貞吉並稱“安丘二曹”,也是“詩中十子”之一。
可有才華不代表有骨氣,歷史上曹申吉就兩面三刀。
本來是滿清的貴州巡撫,但吳三桂起兵,眼見勢大不能敵,便立即投降。看書喇
後來滿清節節勝利,曹申吉眼看反清不能成功,又投了滿清。
這等小人,在得知自己不在新北路安撫司必殺名單中,哪還會抵抗。
新北軍在不戰而下貴陽後,先鋒部隊擴充至八萬。
大軍開出貴陽,過了三岔河,突然有探子回報。
前方喜鵲樂山口,有上千平西軍駐守,領兵之人為方光琛的二兒子方武敏。
先鋒大將帝辛眉頭一蹙,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本來新北軍眾將覺得,吳三桂病死,又剛剛遭逢大敗,平西軍軍心渙散,應該會放棄抵抗。
先鋒部隊說不定可以直接突入雲南境內。
卻沒想到平西軍竟然還有戰心。
這就麻煩了,貴州通往雲南的山道太險要,又正值夏天,酷暑難耐。
這必將是一場殘酷的戰爭。
帝辛立刻召集眾將議事。
“八萬大軍不可能同時行軍,必須得有先鋒。
祖澤清,何進忠,林天擎,曹申吉。
你們統帥本部兵馬,共三萬人,當先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