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為了自身利益,與清廷苟合,在情理之中。
可延平王怎麼可能與清廷妥協?
當年國姓爺在大陸屢戰屢敗,攻伐南京幾乎全軍覆沒,也誓死不降韃清。
哪怕冒險渡海臺灣,與荷蘭人血戰,也堅持抗清。
如今整個華夏,大明衣冠唯存臺灣一隅,延平王是我所有反清志士的精神所在。
寄託了我們全部的希望。
延平王怎麼可能與清廷合作,來攻擊本就隸屬東寧府的新北軍?”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怎麼也不敢相信鄭經近乎投降的舉動。
“顧大人,黃大人,你們整日埋首經史,把政治想得太天真了。”
魏斯不屑一笑。
“據我所知,在康親王攻入漳州時,延平王就曾經致書滿清。
要與清廷隔海分治。
東寧府效朝鮮、琉球、安南制,向清廷納貢稱臣。
不過被康親王拒絕了而已。
如今清廷不但允准了臺灣獨立成國,還割福建,浙江,江蘇,安徽四省給東寧府。
延平王豈能不心動?”
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沉默。
他們當初流浪於各地,訊息靈通,這事他們確實有耳聞。
鄭克均也知道魏斯說的是真的。
歷史上鄭經就是想向清廷稱臣。
“除此之外,延平王與清廷苟合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總督大人兵強馬壯,已經功高震主。
延平王幾次派人來接收新北軍,都被公子嚴詞拒絕。
延平王定然惱羞成怒,將公子視為叛逆。
必欲除之而後快。”
“可四公子又不是臣,是延平王親生兒子,何來功高震主一說?”
魏斯冷冷一笑:“父子?那又如何?
三十年前,大明偏居南方時,何曾不是兄弟相爭,父子反目?
滿清都打到家門口了,高傑,黃德功,左良玉,馬士英還在內鬥。
結果坐擁七十萬大軍、糧草富足的弘光政權,被滿清剿滅,弘光帝被清軍處死。
之後唐王的隆武政權,與魯王的紹興政權並立。
當時滿清實施剃髮令,百姓遭遇浩劫,民心盡失。
可兩個政權不思趁機北伐,反而互相攻打。
結果兩個政權皆被滿清所滅。
之後紹武政權又和永曆政權內鬥,相繼被滅。
哪怕最後只剩下南方一隅之地,還在互相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