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給災民供給住宿,將來這些鐵絲,本督有大用。”
伍子胥接過鐵絲,看了看,很是奇怪。
這鐵絲和平常的鐵絲大致相同,但卻是兩根鐵絲纏繞在一起的。
而且周身都很粗糙,好像沒拋光一樣。
伍子胥有點不明白,這鐵絲的質量,已經是他見過最結實的了。
用來固定木樁,綽綽有餘。
為什麼還要兩根纏繞?
而且這麼粗糙,讓災民看見,還以為安撫司的工匠技術不好呢。
但是伍子胥並沒有質疑鄭克均。
光從鄭克均提前生產鐵絲這一點來看,就知道自家公子高瞻遠矚。
生產這樣的鐵絲,一定有他的用意。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隨著糧食的入庫,南京和上海的局勢迅速穩定。
如岳飛所料,聽聞南京和上海開倉賑災,江蘇其他府縣的百姓,紛紛趕來。
其實他們早就活不下去了。
只是有了去年的教訓,他們都以為官府不會賑災。
所以靠吃樹根、觀音土硬扛。
完全沒想到從臺灣遠來的明軍,竟然真的給他們放糧。
超過三十歲的百姓,都經歷了明清兩朝。
別說清朝不賑災,崇禎帝也不賑災。
百姓記憶猶新。
之前安撫司到處張貼約法三章的告示,但大多百姓都只是看看。
這樣的告示他們見多了。
直到此時,江蘇百姓才真正相信了鄭克均給他們的三項許諾。
兵不擾民,輕徭薄賦,農業稅不高於三十稅一……這是中華百姓數千年期盼的理想盛世。
可是幾千年下來,也就過了不到一百年這樣的日子。
而現在,新北路安撫司,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同時他們的到來,也徹底解決了上海和南京的用工荒。
適齡的勞動力,男人和女人加起來一百多萬。
南京所有的槍炮工坊滿負荷運轉,又新開了一百多個工坊。
上海新開四百多槍炮工坊。
其他行業,如醫藥,紡織,陶瓷,食鹽,玻璃等民用工業,也大批次動工出產。???.
從打地基,築牆,建廠房開始,修鍋爐,運輸礦石,冶煉,澆鑄……無數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忙得熱火朝天。
喜歡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請大家收藏:()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