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產能,這些貿易大單,不過鏡花水月。
瓷器,茶葉,珠寶,都可以向系統使用者購買。
棉布也可以買。
但南京幾萬臺織機不是開玩笑的。
加上基隆的織機,布料產量,能佔全球五分之一的份額。
但這還不夠,鄭克均已經命令沈括,將改良的珍妮紡紗機,運往南京。
準備在南京仿造,然後全部裝備南京織造局。
一旦全產線換裝新機,鄭克均預計南京和基隆的紡紗產出,會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總和。
這還是保守估計,因為沈括做出來的珍妮紡紗機,紡紗效率是普通織機的二十倍。
至於槍炮生產,南京建造局和南京造船局上萬名工匠,數萬工人,都派上了用場。
他們當中的技術人員,需要在南京科技大學,接受來自基隆的工匠培訓。
然後進入作坊,生產新式燧發槍和火炮。
當然,這還不夠,還缺工廠和民工。
這就是鄭克均一定要開發上海的原因,上海必須建立起龐大的槍炮生產車間。
民工的問題,鄭克均已經想到了解決辦法。
當然並不是黑奴或者印第安人。
黑奴和印第安人到來,得兩個月後,那時候自己肯定得給歐洲人交第一批貨。
所以,槍炮產線必須儘快建起來。
除了販賣,還要裝備自己的軍隊。
……
使臣們走了,歐洲的科學家和傳教士都還沒走。
他們還等著領略東方科技巨人的風采呢。
為了滿足他們的願望,鄭克均宣佈要舉行一場‘科學宣講會’,就在南京科技大學舉行。
鄭克均知道,能不能留住這些開創時代的傢伙,就靠這場演講了。
不敢怠慢,找懂科學的系統使用者,惡補了幾天的九年義務教育知識。
宣講會當天,歐洲的科學家和傳教士們,紛紛來到南京科技大學。
南京科技大學還在修建,但操場已經用水泥鋪設好了。
歐洲人看到寬闊整潔的操場跑道,籃球架,乒乓球檯,都嘖嘖稱奇。
“胡克先生,這是做什麼的?”
英國駐華使者,詹姆斯的女兒安妮,看到一片綠茵草坪兩端,各有一個帶網框架。
好奇地詢問一同前來的胡克。
“鄭先生說,這是足球場。”
胡克向安妮講述了一遍足球的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