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伍子胥開口道:“公子,如果陳香主所說是真,那我們真的不能在南京登陸。
否則,我們要麼用軍糧賑災,要麼就要面對百姓暴亂,甚至瘟疫。
但我們的軍糧絕對賑濟不了數百萬百姓。
最後還要落一個不救災民的罵名,這對我們北伐極為不利。”
鄭克均沉吟不語。
過了好一會才開口。
“恐怕今年的江淮,還是大旱。”
“什麼?”
岳飛等人全都吃了一驚。
“公子如何得知?”
鄭克均為什麼知道今年還是大旱?
因為他嘗試在系統裡,發起賞金提問,今年的江淮是否有大旱。
如果有,說明陳可情報無誤,百姓家的確沒存糧了。
否則,就沒什麼影響。
但一名使用者的回答,讓鄭克均大吃一驚。
“康熙十七年、十八年,南北連續兩年大旱。”
今年就是康熙十八年,不但會有春荒,餓死幾十萬人。
夏天和秋天,江淮地區也是滴雨不下。
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甚至在九月份,還有一場大地震……三河—平谷地震,至少八級。
八級地震,發生在古代的人口稠密地區,無異於世界末日。
那名系統使用者之所以記得今年的災難,就是因為今年實在餓死太多人了。
這一年的慘狀,文學家蒲松齡也親眼目睹,還以此為背景,編了好幾個鬼故事。
《清史稿》對今年的江淮記載了六個字:歲大飢,人相食。
這六個字,現代人沒感覺。
但它代表的,卻是古代的地獄景象。
“百姓無存糧,如果今年繼續大旱,那怕是要餓死上百萬人。”
“那我們更不能攻入南京,否則到了夏天,赤地千里。
我們連軍糧都籌措不到。”
“到時候不用清軍打,我們自己就崩潰了。”
“我看我們還是在福建北部登陸吧,這樣也可以就近抄襲清軍後路。”
眾將紛紛勸說鄭克均,不要再進攻南京。
鄭克均眉頭緊鎖,思索了許久。
“按原路線行軍,登陸計劃不變。”
鄭克均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