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過系統本土化改造,那就是明末的牛頓了。
那不就是牛頓麼?
牛頓也說他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如果把牛頓放在南宋,未必就有沈括的科學成就。
現在這個世界,和一百年後瓦特的世界,其實並沒有科學代差。
鄭克均又把蒸汽機的原理,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
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定絕熱層、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
全部告訴了沈括。
雖然只是個大概,但指明瞭方向。
如果沈括這還做不出來蒸汽機,那他就不是沈括了。
科研是鄭克均最不放心的事,如今有了沈括坐鎮,鄭克均就能放心北伐了。
“報,有一名叫陳繩武的大人,說是東寧府兵部侍郎,在水關外請見大人。”
鄭克均正在召開北伐的軍政會議,陳繩武來到了基隆港。
此時的基隆港,已經是戰船雲集,槍炮林立,騎兵,步兵,蓄勢待發。
陳繩武乘船,遞交身份名碟,穿過幾十道關卡,終於登岸。
沿途看著連線海天的戰船,遮天蔽日計程車兵方陣。
陳繩武一行人被震驚得目瞪口呆。
“這……這是基隆?我們不會來錯地方了吧?”
隨行陳繩武而來的,有四名護衛,一名年老文臣,還有一名秀氣的書生。
書生約莫十五六歲,腰間佩劍,生得非常俊俏。
眉宇間透出一股英氣,搭配稚嫩的臉龐,十分有青春活力。
“我的天,我以為四公子只有兩萬兵馬,這……這……”
陳繩武瞠目結舌。
這麼多戰船,這麼多槍炮,全開去泉州,一定能擋住清軍的進攻。
可他不知道鄭克均是從哪裡變出來這麼多兵馬的。
小小基隆,又是怎麼養活的。
在臺南,陳永華說鄭克均可能有三萬兵馬,有幾千槍炮,陳繩武和劉國軒根本不信。
可是現在才發現,鄭克均麾下的兵馬刀槍,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多幾倍。
“可少俠,怎麼樣?四公子不錯吧?”
陳繩武笑著對那秀氣書生道。
秀氣書生撇撇嘴:
“算是有點本事,不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少俠真是心比天高。
你知道東寧府數十年經營,現在也不過十萬兵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