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這槍好是好,就是太耗費人工和材料了。”
其他工匠也附和。
燧發槍其實已經發明一百年了,但現在世界還在用火繩槍。
為什麼?
就是因為燧發槍技術不成熟,工序複雜,造價高昂。
辛棄疾憑藉現代軍工知識,鼓搗幾年,鼓搗出燧發槍的關鍵技術“彈簧擊錘”。
但他一個人改變了整體的工業落後現狀。
工匠們都十分佩服鄭克均提供的燧發槍技術。
他們都是非常成熟的槍炮工匠,但也不得不承認,鄭克均要生產的這種燧發槍,世界領先。
可這不是大機器時代,是手工作坊時代。
燧發槍複雜的工藝,要造成的人力物力消耗,觸目驚心。
在他們看來,光是臺北一隅,絕對供養不起這樣的產業。
“換句話說,主要困難就是缺資源,缺人工?”
鄭克均看向陳夢緯和一眾工匠。
“是。”
“如果我能解決呢?”
“恩?這能怎麼解決?”
“下一個問題。”
眾人面面相覷。
“如果公子能解決材料和人工的問題,那我有個大膽的提議。”陳夢緯咳嗽一聲道。
“說。”
“公子之前說,我們新北路安撫司鑄造火炮以佛郎機為主,我建議改成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雖然消耗的材料比佛郎機多,但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岳飛和李寶等將領紛紛點頭。
顯然他們很贊成陳夢緯的提議。
“不,計劃不變,我新北路安撫司的炮兵部隊,一定以佛郎機為主力火炮。
紅夷大炮只要一百門左右。
佛朗機炮得一萬門以上。
另外鑄造類似虎蹲炮的小型火炮,越多越好。”
“……”
滿堂鴉雀無聲。
要不是說話的是鄭克均,換一個人,陳夢緯和一眾工匠要以為他是神經病了。
紅夷大炮一百門?還‘只要’?
瘋了。
知不知道整個滿清,現在也只有80門紅夷大炮?
佛朗機炮要一萬門?
就算是歐洲列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普魯士,神聖羅馬帝國。
哪個國家有一萬門佛郎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