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朝會。
八月底的關中,仍是酷暑難奈。
“今歲,從各地彙集的奏摺來看,當是大豐之年,內閣草擬了各地民生的一些舉措,請陛下審批。”
因為奏摺太長,老房沒有當即念出,而是將其直接遞到了太監的手中。
貞觀年間的朝堂,算得上是廉臣持政,能臣當道。
又逢大唐初立,百廢待興,所以現今朝堂治理的措施就是,老子無為。
如今外無憂患,內無草莽,就連前兩年的災荒,近一年也沒了,可謂是發展的大好時機。
朝會進行尾聲,程咬金大拉拉的站了出來。
“陛下,易子謙到了吐蕃已有一年餘,如此音訊全無,恐生不測,請陛下准許臣親提大軍至吐蕃探訪一番。”
文臣聽到老程所奏個個翻白眼。
什麼易子謙音訊全無,後面親提大軍才是重點。
現今國朝無戰事,所以武臣的地位有些隱隱被文臣壓制的趨勢,在此情況之下,武臣的憋屈可想而知。
現今還真有了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感,奈何大唐旁邊的敵國太不爭氣,個個如同縮頭烏龜一般,別說主動挑事,恨不得月月派使者來長安表示臣服,生怕大唐將他們列為第二個目標。
“臣等附議。”
似乎是商量好的一般,老程話剛落,幾個勳貴立刻出班附和。
李二沒好氣的看了眼老程,深知這貨的德性,估計到了吐蕃,今天會丟只羊,明天會丟個人,然後讓吐蕃交人交物,交不出來那就有藉口開戰了。
“易子謙前月尚有信抵長安,他是告假去遊玩,難道你們也要告假去遊玩?”
眾人訕訕紛紛歸班,老程則厚著臉皮道:
“老臣請求告假。”
此話一出口,旁邊有幾個文臣沒忍住,卟的一聲笑出聲來,就連老房和老杜兩人也是以手撫額,心中暗罵老程是個老潑皮。
李二也懶得再跟他扯蛋,抬手指了指原先老程所站的位置,提醒他可以回班了。
“眾愛卿還有何事要奏,今日天氣炎熱,若無事就退朝吧。”
眾人正待行禮,站在殿外的小黃門急匆匆的跑到了殿中,在眾人訝異的眼神中道:
“稟陛下,外間有冠軍侯的屬從帶著三五吐蕃人求見。”
李二眉頭一皺,不知易峰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而旁邊的武臣見此各各目露希望,他們心中最期望的或許就是易子謙在吐蕃遭了劫,那就可以名正言順、大義凜然的出兵了。
“宣他們上殿。”
李二聲音淡淡的說著。
郭促還是第一次進入皇城內,平日裡他膽子雖不小,且自家侯爺也算是高官,但侯爺沒架子,現今身處皇城之內,入眼雕龍畫碧,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個個的眼神都在他勁脖位置留連,
身處戰場都心志堅毅的他,現今倒是心中顫巍起來。
聽得太監傳召,他不自覺的挺了挺胸,心中為自己打氣一番,跟著太監身後進入殿中。
相較郭促,三個吐蕃少年更加不堪,此刻恨不得自己多生兩個眼,自進入長安,看到的一切就顛覆了他們的認知,有限的腦容量,根本就不知該用什麼詞來形容看到的一切。
三少年現今的狀態,相較遠遊至中國的馬克波羅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