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朝堂,比之明清不知到寬容多少倍。
李二又自認有容人之量,是得道的明君,臣下偶有失禮,他也是一笑而過。
當即命百官回家,換了衣服來宮中飲宴。
獨留下易柏。
“易愛卿,此次易峰歸來,朕打算讓其為太了伴讀如何?”
易柏心中自是千允萬允,但知自己兒子的脾性,苦笑答道:
“陛下宏恩,臣自是心喜拜領,但我那幼子是個胡鬧的性子,此事還要待他回來,臣與他相商才可,否則他即使答允,真到行時總有千萬種藉口。”
李二一想,還真是這樣。
“易峰看淡禮法,不甚好,你作為父親要時常耳提面令才好。”
雖是訓斥,但李二臉上仍是帶著和煦的笑容。
“你之長子甚好,恰揚州別駕告老,就讓他去磨練一番吧。”
易柏大喜,當即大禮謝恩。
原來易崇可只是一個從六品的主事,現今直接跳到一州別駕,可算是攀了登雲梯。
揚州為上州,刺史一般為三品的官職,而別駕當為從四品下的官職,
易崇一下子跳了好幾級,最重要的是跳過了五品這個官員的天花板,一躍至四品,以後如無大錯,官運定能超過自己。
“哈哈哈,易愛卿,你三子歸來,朕會有國侯賞之,如此他一躍三品,可比你的官身高嘍。”
“孟母三遷、買肉啖子,天下父母之心古今相同,臣只會以此為傲。”
“此言大善。”
………………
李二自在宮中大慶。
長安城的一處別院中,王嫣然不停的與自己的婢女確認著。
“你聽得真切?”
“真的,小姐。原來易校尉逃跑是陛下的安排,是為了到攻打突厥。”
“你……”
“小姐,真的,真的,千真萬確,你都確認十幾遍了。”
王嫣然面上歡喜,沒有因為婢女的話生氣。
這段時間,她每每想到易峰,都會拿著易峰所寫的三國拜讀。
父親將書外洩後,她曾因此事生了老大的氣,甚至有一個月沒有理自己的父親。
王韶算是老來得女,一直對女兒嬌慣,所以總是變著花樣的哄她開心。
而她母親則面帶憂愁。
自己的妹妹,當今的皇后,曾傳言她,不要將小女過早許配,
王嫣然是個灑脫的性子,三言兩語,她就知皇后要將女兒許與誰。
易峰逃跑後,她曾一度惱怒,但去了兩次宮,皇后只言不提此事,所以她只得將仇恨轉至易峰身上。
甚至還要將易峰親手書寫的三國燒掉,所幸王嫣然發現及時,以性命相要,她才最終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