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
“我女人精神有些問題,容易發狂,不喜歡看到生人。”
精神有問題?
如果沒有那個小鬼頭,在這樣的環境待著遲早都會出問題吧?
“五嬸子,您丈夫和兒子呢?”
顧長纓不經意地問話,卻被對方一個冷眼掃了過來,眼神裡帶著威脅。
顧長纓覺得自己似乎碰到逆鱗了……
“他們去了。不該問的別問,年輕人還是少好奇點,能活得長。”
“……”真是臭脾氣的老太婆啊。
顧長纓回了房間,卻怎麼都呆不住。
她想到了村裡那些小孩。
也許,他們和小明一樣也是被鎖起來的。所以才會透過鐵柵欄的窗子看出來,那眼神,既麻木,又讓人心疼。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一個像小明的母親那樣的媽媽。
應該……不是吧。不然……真的光想想就瘮人。
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的小孩……缺少和家人甚至是母親的親密關係的小孩……
缺少和同伴交流……
以前人們總以曾以為母愛或兒童與母親的親密關係是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母親對兒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如今新的大量科學事實證明,母親之所以對兒童的心理正常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並不是母親本身有什麼特別之處,而關鍵在於母親這些與兒童形成親密關係,在通常情況下,小孩所依附的首先是自己的母親,便首先同母親形成超乎別人的親密關係。
最新科學研究還揭示不只是父親可以替代母親的作用,也可成為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有效的情感支援力量,其他的照看者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在孩童時期,如果兒童不能與照看者之間形成穩定有預見性的依賴,親密的關係,那麼他們的心理發展就會受到顯著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兒童會缺乏正常的安全感,難以適應社會生活的種種要求和變化,不僅性格上就連智力上的發展也會出現明顯的障礙,比如,智力的水平遠遠低於同年齡的一般兒童,同時也有明顯的性格缺陷。
從小明這個例子上就看出來了。
膽怯。孤僻。
冷漠。
如今不健全的家庭結構也能造成人際關係培養的阻礙,如離婚家庭子女與完好家庭子女相比,他們情緒低落,受壓抑,煩躁,冷漠,孤獨。如吳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心理健康問題。做心理諮詢幾年來顧長纓接待的來訪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小孩子,現在的家長比以前的家長進步很多,但過度保護也造成很多問題。
以前是留守兒童,當然現在很多鄉村還都是留守兒童模式居多。
孩子除了與照看者之間的交往,關係缺乏,會影響心理發展之外,缺少玩伴或者同伴玩耍的時間也會造成孩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點,讓孩子失去與同伴玩耍的快樂,還可能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大量研究表明長時間看電視或者電腦會使孩子的神經大腦大腦神經發育產生畸形,是兒童抽動障礙發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兒童時期主要是靠與同伴的玩耍遊戲來學習人際交往與人溝通的能力進行社會化的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