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的格局和以往沒比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要說重大的事情,也有兩件。一件是文理分科,另一件是競賽班。
文理分科沒什麼好說的,黃興也只是在上課前簡單地提到了一番,讓學生自己考慮一個學期後的去向。雖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到底是沒發生的事情,顧菘藍並沒有放在心上。
至於競賽班,這裡邊倒有些文章。其實二中本來是有分班制度的,但是這一屆學生在招生的時候,校長室被許多家長堵截大鬧了一番。這些家長聲稱分好班與平行班是對教學資源的不平等分配——每個學生交的學費都一樣,憑什麼得到的資源和重視程度要不平等?所以,分班是對學生智商上的歧視!
於是,最後校方頂不住壓力,給高一年級所有學生分了平行班。家長們為了孩子,真是煞費了苦心。
但是學校經營也是需要名聲的,沒有好的升學率,沒有優異的競賽獲獎名單,怎麼能在激烈的擇校競爭中立足?於是,學校又想出了新的辦法,開設競賽班。
競賽班並不是平常意義上的班級,而是學校組織學有餘力的學生,也就是年紀排名前80的孩子們,在自修課的時間到統一的教室參加學科競賽培訓。當然,參加培訓的學生也就自願報名了接下來由省市組織的學科競賽了。
十班進年級前80的人中,王諍和莊倫選了數學,儘管顧菘藍十分好奇莊倫是先於王諍還是在王諍之後做的決定,她還是忍住了沒上去詢問,在“挨眼刀”和“不知道”倆選項面前,她還是十分明智地選擇了後者。
文晗和杜凱新選了化學,文晗是因為自己擅長,至於杜凱新,他說因為化學最簡單。
開學考杜凱新擦線進了年紀前80,他對此十分慶幸,連對顧菘藍說了三次“運氣好”。說實話,顧菘藍並不覺得化學哪裡簡單,但對於這件事,想來重點並不在於到底哪門課簡單,而在於杜凱新的心態。
至於夏子苓,在一次顧菘藍狀似不經意地詢問過後,她移開了目光,猶豫地道:“我還沒想好,我想回頭問一下我表哥。”
顧菘藍不解,她選哪個競賽班科目,和沈橋有什麼關係?
夏子苓對幾門競賽科目的掌握情況都差不多,難道她想了解一下沈橋的特長,回頭方便請教嗎?
這天放學的時候,顧菘藍見到了林墨遠,他站在池曄邊上,遠遠地便朝她招手。
“你今天不騎車嗎?”她四下看了看,確定林墨遠沒有把腳踏車藏起來。
“前幾天為了做一個腳踏車模型把我那車給拆了。”林墨遠絲毫沒覺得哪裡有問題,“現在正在維修中。”
顧菘藍戲笑地看著他:“你有本事拆了,沒本事修好啊?”
林墨遠抬頭望了望天沒接話,池曄在邊上涼涼地替他答道:“大部分零件幾乎重換,他能修好才怪,我勸他報廢他倒是不肯。”
“開玩笑麼這不是。”林墨遠摸了摸自己的手臂,“我爸要知道我拆了車子換輛新的,還不得打死我。”
顧菘藍:“……”
敢情兒換了零件就看不出來了嗎?
“不過,真沒看出來你是這麼熱愛模型的人啊。”她想了想又問道,為了做個模型把車都拆了,還拆得如此徹底。
“那是當然!”林墨遠剛要得意,忽然覺得這話有幾分不對,“什麼叫真沒看出來?我像是那種油腔滑調不認真的人嗎?”
顧菘藍與池曄互相交換了個眼神,皆是忍俊不禁。
事實上,林墨遠這麼認真也是有理由的。這學期有個省級的模型設計比賽,模型社每年都會參加。也因為每年都會收穫一些獎項,學校對此還是比較支援的。
但顯然,這種支援比不上對學科競賽的支援。
“我和池曄本來不想參加那個競賽班,結果就被‘玉女姐姐’教訓到現在。”說到這裡,林墨遠耷拉了腦袋,露出幾分委屈,“誰要一天到晚對著那些無聊的競賽題啊。”
“所以,你們最後還是報了?”
“是啊。”池曄不以為意地回過頭來,“報了物理。”
“物理?”
“嗯,起碼它和模型最有關係。”
“……”
*
池顧兩人回到小區的時候,明顯發現了些異樣。原本綠化帶的土被人仔細地平整過,看上去整潔了許多。
“這塊地已經改造好了?”顧菘藍問池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