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也殺不住,那是源於人的貪婪,但大戶不殺危害深遠,些許見於文字的汙衊,不足掛齒。
安撫了惶恐不安的高句麗權貴,分辨了一些人的成分,王言便安排人將高句麗的王族以及部分權貴送去了洛陽過好日子。
沒有收兵,打沒了高句麗的最高統治集團並不代表戰爭的結束,還是很有一些抵抗分子,糾集了一些沒腦子的高句麗百姓死命抵抗,這些人是要清剿的。
同時在東北地區,還有其他的一些蠻夷部落,也需要清掃一番。畢竟高句麗都滅了,富饒的東北土地當然也要順手拿下來。
哪怕這些都做完了,也還是不能收兵。
新拿下的土地,總要有部隊的鐵血鎮壓,才能保證進行有效的統治。一如突厥那般,總要經歷鎮壓與融合,才能徹底的將一個民族吞噬了去。
所以王言也沒有回去洛陽,他要在這裡治政。進行人口遷移、安置,進行各種的基礎建設,安排好民族融合的各種政策,直到這邊的形勢穩定下來,他才能卸職回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滅國高句麗的封賞已經下來了,吳國公的封爵得到了落實,同時為了在這邊行政,又給他掛了個遼東行臺尚書令的職務,又是成為了總管一方,軍政一把抓的地方大佬。
為了有效的對東北地區、半島地區進行統治,自然是借鑑了突厥的先進經驗。
調了一大堆的官員過來,在高句麗以前的官員的輔佐下,開展大隋的統治。並在統治的過程中,對以前的高句麗的大戶進行打擊。拉攏普通的高句麗百姓,漸漸收服高句麗的民心,使其真正的心向大隋,以大隋人自居,那就是成功了。
除了這些,還有對於東北、半島地區的資源開發,這一點大隋現在很專業。
因為海貿,發現新大陸的緣故,出現了非常專業的勘探隊伍,他們精通風水勘輿星象地理,發展出了十分專業的探測知識,找尋礦脈,研究各種別地的特產。
調一支這樣的專業隊伍過來,就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至於發現了各種資源以後的勞動人員,作為戰敗國的勞動力自然就有大用了,這都是他們乾的活。
此外的各種建設等等,也都是高句麗的勞動力做主力。
只有女人和孩子算是可以安定下來,跟著大隋的軍卒過著安穩日子。有地種,有錢花,有學上,正常的生產生活。
當然也不是全部的女人孩子都是這樣,也還是有一些女人和孩子玩命的,他們都挺慘的……
如此又是過了一年多,經歷了一輪豐收,整體的環境穩定下來以後,王言這才請旨回朝。
“你們這幫子響馬都立了不少功勞,不少都混了個爵位出來。你們是我帶過來的,我不是卸磨殺驢的人,怎麼也得負責到底。”
王言喝著酒,吃著菜,看著面前一幫子五大三粗,仍舊沒什麼威嚴樣子的匪徒們。
“我已經給陛下請了旨,不日便將回朝,你們什麼打算,都說一說,能安排的,都給你們辦了。不用到處看,除了你們還有誰啊?都是自己人,有什麼說什麼就行。”
程咬金第一個表態,“將軍,別人我老程不知道,反正我老程是鐵了心跟著你,你怎麼安排,我老程就怎麼做。”
其他人也跟著表態,嘻嘻哈哈的說著忠心的話,很是熱鬧。
他們先跟王言打高句麗,後來中原叛亂,他們也被調了回去平叛,之後又回去打高句麗。都是一路殺上來的。活下來的人基本都有了爵位。最高的是程咬金、王伯當、徐世績三人,都混成了侯爵。
不同的是,程咬金、王伯當是殺出來的,徐世績用的腦子多些,也是各種兵法其上。當然肯定也是要參戰的,都是一線的將領,不衝鋒陷陣是不可能的。
他們聽著王言的指揮,一路戰鬥過來,深深明白王言的能耐。尤其王言功勳卓著,是如今大隋軍中無可爭議的第一山頭,很多人都圍繞在他的身邊,聽從他的命令。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他們都要跟在王言的身後。
而且真的說起來,還是王言救了他們的命,否則他們想如同以前那般快活是不可能的,很大的可能是死。畢竟讓他們幹活,他們也幹不動,更不願意幹,出去打家劫舍就是死。
哪怕這些事情都是王言搞起來的,但他們也沒道理怪王言。哪怕他們不通情達理,也不敢怪王言。還得感謝王言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能在軍中立足,哪怕他們是自己玩命殺出來的。
畢竟王言是最高長官,王言不同意,他們也升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