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漸漸的傳起了一股風聲,說海外有無盡的財富。
普通人出海一趟,就能賺回來一套房子、兩畝地,足夠娶妻生子。若是組織了大船隊出海,能賺迴天量的錢糧。
聽說江寧侯這幾年,在海外弄回了不少的好東西,江南大戶都派了人出海賺錢……
北方的世家大族們這時候也都察覺到了,近些年市面上的香料、海產多了許多,以致於價值都跌了下來,不似以前那般昂貴。
這些年也早有風聲,只是他們一直沒收到什麼確切的訊息,他們的勢力觸角還是沒有延伸到南方去。同時在這件事上,南方大戶保持了默契,沒有人透露出去。
他們也不敢透露,因為他們支援楊廣,所以楊廣允許他們參與海貿,同時他們也更清楚的知道王言掌控的水軍牛逼到了什麼程度。
當然不可能所有的南方大戶都支援楊廣,都服從楊廣的命令。再者楊廣也只是個揚州總管,儘管他的勢力輻射周邊,再有地方大戶幫他聯結,卻也不可能完全的一統南方大戶。
所以還是很有一些人,有著亂七八糟的各種心思,不遵從楊廣的規矩。平時也罷了,他們私造海船,去南越牟利,又不跟楊廣打招呼,這就正中了楊廣的下懷。
於是他們在海外的船隊沒有回來,於是個別的大戶之家附近鬧了匪患,直接將那世家連根拔起,雞犬不留。
楊廣還是很有魄力的,命令下的毫不猶豫。王言執行起來更是乾脆,不過是安排幾百個人過去,殺完人放了火就跑。
地方官都很老實,沒誰揪著不放,不過是召集了府兵,在附近溜達幾天,意思意思罷了。
在屠戮了幾家大戶以後,整個南方派就都老實了。也是這時候,楊廣才算是真正的將南方大戶的力量統一,有了一股並不算弱的勢力。
楊堅也知道了楊廣報上去的,這幾年王言做海貿的收益,並且楊廣還送了相當一部分給楊堅,楊堅則是直接調動內庫的錢蓋起了宮殿,這都是外財麼,花起來痛快的很。
同時也充分吸收了王言提供的意見,在開皇十七年597年)的年初,成立了市舶司,規定了沿海各地的港口分佈,對出海的船進行管控,同時對回來的載滿了貨物的船進行徵稅。
此舉有兩益,一則統一監管,國朝更多了一項收入。二則是,又多了一個油水豐厚的部門。市舶司的級別必然是很高的,同時又掌管著徵收海利的權力,收誰多,收誰少,誰不收,都在他們手裡捏著。又多了一個富裕的衙門,人們當然很高興。
不高興的只有各地方插手海貿的大戶,畢竟他們實打實的向外掏錢麼。
哪怕這錢是本來沒有的,而現在有了,就是交了九成的盈利,他們也是大賺特賺。但賬顯然不是這麼算的,他們算的是本來能賺十成,現在只能賺五六成,他們如何能高興呢。
但是不高興也沒有辦法,不交錢,他們的貨進不來。若是走私,水軍會毫不留情的將牽扯進去的人,全都抓起來勞役到死。
這個時候的大戶們就不團結了,總有人想要安穩賺錢,那麼水軍幫助不安穩的大戶之家安穩一下,大家都安安穩穩的賺大錢,這就是一件好事情了。
同時,大隋正式的編制了水軍,軍號威海。
發展了四年多,如今水軍已經有近兩萬的規模,貨船、戰船數百艘,且作戰經驗豐富,都習水性,卻更擅陸戰。當然作為必練的跳梆戰鬥,也是很有心得的。雖然沒怎麼實踐過,但在船上能自如行走活動,戰鬥力基本上就差不了。
軍費來源,則是水軍自己做海貿的所得。
這是一個大問題,但沒有辦法妥善的解決。即便不讓海軍做海貿也是白費,戰船猛,海船大,哪裡都去得,他們的走私是光明正大的。同時海外也有土地,他們甚至可以直接殺出去,到番邦自立為王。哪怕是制定嚴格的監管制度,但總也是要人來監管的。
但是海貿的利益太大了,監管的人也是頂不住拉攏腐蝕的。甚至於,水軍也可以讓監管的人自殺,隋朝的朝廷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索性目前的水軍還可以壓的住,還聽王言的話,大隋有足夠的時間,向水軍裡插釘子,分化了軍隊,如此便也就消弭了這個潛藏的禍端。
目前為止,當然還是王言做主的,否則別人來也壓不住,沒辦法順利的承接水軍的權力。這同時也是對王言忠心的又一次考驗,他不配合,那就不可信,配合,他還是楊廣、楊堅都信重的好臣工。
所以算上開拓海貿渠道、建立水軍的功勞,王言進爵江寧縣開國公,任威海軍大將軍,這是與大隋其他十二府平齊的位置,新增加的威海大將軍是正三品。
如此,王言也算是到了大隋核心的權力決策層,更近了一步。
但同時,也給他的手下配了將軍、千牛備身、備身、長史、司馬、參軍等等,安排在各個位置,分薄了他的權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