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走進了,看著各種的海產珍寶:“不過是些許海中奇珍,也沒……你派出海的船隊回來了?”
“正是。”
王言含笑點頭,隨即不待楊廣追問,便直接複述起了出海的領隊告訴他的海外情形。
聞聽王言裝了兩船香料,兩船海產,兩萬石稻米,楊廣眯起了眼睛:“海外竟有如此厚利?”
“這才只是一趟,船也小,兵也少。若多派人手,一年走上兩趟,便是海量的珍寶錢糧啊。”
王言說道,“殿下想想,這條路掌控在殿下的手裡。只要之後擴散出去,怕是大戶們都要心動,組織人手造船出海,試探一二。海外不是我大隋境內,誰敢不經過殿下的同意就私自出海,咱們就滅了他們派出去的船隊。眼看著別家賺錢,他們焉能不急?還不是都要給殿下做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楊廣尋思一番,眼睛都瞪大了:“海外廣闊,不知幾千裡,如何制裁?”
“在目的地啊,殿下。我們說在南越賺了錢,他們就只會去南越,而不會去旁的地方探索。大戶們都養成了毛病,他們沒有探索的想法,他們只願意做穩定的事。我們在那邊將他們都留在那邊,讓他們血本無歸。”
“你不過千餘水手,如何做得如此大事?幾年能成?”
“怕是要五年之久,咱們的船要更大,兵將更多,更善水站,如此方能成事。”
“這幾年給本王的份子免了,全力建造大船,訓練水軍。”
“殿下,本也給你留了六成份子。”
“本王不要你那麼多,四成就夠,那些錢投入進去,也能加快進度。本王知道你攤子鋪的大,用錢的地方多。本王還有錢花,不差那些,海貿是關鍵,越快越好。”
楊廣很有認識,很明白關鍵。
“殿下,加快進度動靜就大了,難免為人攻訐畜養私兵……”
“今年朝拜,你準備些海產、香料,本王獻於父皇,到時跟父皇私下說明,此事父皇定然不會叫太子知曉。”楊廣說的很有信心,“目前動作小一些,明年再加緊動作。”
眼見王言點頭應下,楊廣高興的哈哈笑,“你可真是給了本王一個大驚喜啊。本王這便讓人檢驗新犁,若果真如你所說,你抓緊令匠人打造萬副。少數送往大興,多數發給揚州百姓。”
“殿下果真心有百姓啊,他日登臨大寶,必是千古聖君。”
“哈哈哈哈~”
楊廣仰頭哈哈大笑,是真高興了。
王言辦事兒是真靠譜啊,關鍵時候是真頂用。
用到的時候有大用,沒用到的時候安安穩穩,還能給出意料之外的驚喜,這是好人啊……
三個月以後,本來看王言就順眼的楊廣,看著王言更加的順眼了。
因為送回到大興的曲轅犁經過了檢驗,證實了確實比原本的犁更加的高效率,且作用明顯。於是楊堅昭告天下,推廣應用曲轅犁。
此犁終究沒有叫成晉王犁,因為在大興殿的朝堂上,公卿們議論一番,最終取出了一個讓楊堅滿意的名字,‘開皇犁’。
楊廣絲毫沒有因為沒能成為晉王犁而不高興,畢竟楊堅有多高興,看楊廣就有多順眼,對楊廣來說,就是巨大的成功。
甚至楊堅、獨孤伽羅,還都親筆給他寫了家書,關心他在揚州過的好不好,誇他為人好,做事穩重云云,又好一頓勉勵。
據楊廣在朝中、宮中的眼線彙報,楊勇捱了好多罵,三天一小罵,五天一大罵。楊堅和獨孤伽羅都沒有給他好臉色。
因為楊勇在家裡寵妾滅太子妃,這事兒被楊廣派人捅到了楊堅和獨孤伽羅面前。再一對比楊廣這邊勤勉施政,壓制江南大戶,還搞出了個名傳萬世的曲轅犁,給楊堅的開皇之治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皇帝的身後名都厚了許多。楊堅和獨孤伽羅兩人,可不是越看楊勇越來氣麼。
那邊越來氣,這邊楊廣收到訊息就越高興,看著王言就越順眼。
真要說起來,現在的楊堅看王言,還要更順眼。畢竟楊廣是報上去了,說是王言研究出來的,沒過門的寶貝女婿還沒結婚呢,就已經很讓他滿意了,送了他這麼個歷史留名的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