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如此,在當今我國還是靠農業發展的階段,晉陵縣才如此窮困。當然,卻也沒有真的到了皖南山區之中。屬於不好,但是也不壞的位置。
如此農業不好,工業更是發展不起來,能勉強支應縣裡的開支,維持縣裡的局面,已是不易。其他真正山區裡的地區,那就更難了,都靠著市裡調控。
正是王言開了掛,直接拉起了縣裡的輕重工業,生出了活水,才有瞭如今的好局面……
在這半年的時間裡,農機生產也陸續的添置了一些裝置,目前生產發動機已經沒什麼問題了。一百多人,這個人力也足夠。要求也不高,一天造一臺就行。
他研究的,都是小型的農機,適合在山地種植生產。翻地、播種、收割、運輸,這一套,他都已經設計了出來。只不過耕種的農作物不同,他一人精力有限,只弄了土豆、地瓜的收穫機。
晉陵縣耕地三十六萬畝,三分之一種的是玉米、薯類等旱作糧,三分之一種植水稻、小麥等,還有三分之一種植棉花、大豆、油菜等經濟作物,以及油料作物。
王言爭取先將乾旱地區的人民,解脫一部分勞動力出來,那麼解脫出來的人民日子會一下變好,而留在家裡種地的人民,因為參與分配的人少了,那麼他們的日子自然也要好過許多。
老一輩肯定是不行,來城裡工作的都是年輕人,這已經改變了他們本來也要埋首田地之中的命運。至於老一輩人如何安排,那就得慢慢發展了,因為那是屬於福利事業,現在還沒到那個程度呢……
王言沒有說謊,現在的晉陵縣,準確的說是縣城,確實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牛仔褲銷售火爆,帶來的是紡織的擴張,是鞋服廠的擴張,是一個又一個沒工作的年輕人的上崗,是一個又一個家庭的笑臉,是不斷送來晉陵縣的原材料,也是不斷拉出去的成品褲子。
而先前徐縣長說的修路的問題,也已經開工建設,電力、水利的工程也在修,還有紡織廠的職工房,也在蓋,縣裡大多數的工廠現在的日子都要比去年好過了。
畢竟這是一個迴圈,縣裡的工廠多數都是民生所繫,人民的日子過好了,對未來充滿信心,自然就要消費。又沒有太多選擇,那麼縣裡的工廠,滿足本縣的供應,自然也就有了好日子。
其他的不是民生所繫的,如同一堆鋼鐵廠、建材廠等等,也因為縣裡規劃的各種的工程,以及各個工廠的建設,都忙活起來。
“真是欣欣向榮啊……”
徐縣長負手站在山頂,看著下方的縣城,發出瞭如此感嘆。
王言也在一旁,嘴裡叼著煙:“還得再發展,你看咱們這些沒有歷史價值的破房子,早晚都得拆了蓋樓,城市也得外擴。”
“你是有規劃了?”
“規劃談不上,就是有些想法。現在咱們縣裡,廠子到處都是。這一塊肯定還是集中的好,互相之間可以更靈活的協作,同時汙染重的,要離咱們生活區域遠一些。好像鋼鐵廠,還有我們的紡織廠。再有一點,就是生活和生產要區分開。
你看,領導,新的紡織廠在河下游那邊,我覺得今後縣裡汙染重的廠子,像化工廠、化肥廠、鋼鐵廠什麼的,都可以遷到那邊去,做好各種的處理汙染的工作。
再過來這邊,汙染輕的,製衣、造紙之類的,放在這邊。之後我們有了沒汙染的技術產業,要離這邊遠一些,放到跟這邊相反的另一邊。我們的生活區,就在中間。你看那邊,就是我們紡織廠新蓋的樓,今後就會順著一期開始,在周邊進行建設。
當然我就只是簡單說一說,具體的規劃,還是要縣裡拿出辦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縣長點了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我之前沒有想到這些。”
“不能怪領導,還是咱們縣太窮了,想那麼多幹什麼?搞錢才是頭等大事。”
“現在你提出來了,這個問題確實要考慮清楚,一個城市如何規劃,可是一個大難題啊。回頭縣裡開會,討論一下吧。”
徐縣長看著城市沉默了一會兒,腦子裡也在想著,究竟要把晉陵縣建設成什麼樣子。
好一會兒,他搖了搖頭:“這事兒還得群策群力,還要請教一下相關的專家。咱們自己拍腦袋想,也想不出什麼來。”
他長出了一口氣,轉而問道,“你不是改良農機了嗎?怎麼樣了?”
“小型的已經做出來了,測試用著還行,還有手扶拖拉機什麼的,已經給下邊的公社送過去了,等過幾天收穫了看看成果。”
“能賣出去嗎?”徐縣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賺錢。
王言笑了笑:“什麼都能賣,就是不好找銷路。咱們的農機沒有那麼高的技術,只不過是改了一些傳動結構,作業結構,這些並不難做。全國那麼多的農機廠,比咱們規模大的,不知道有多少。他們弄一臺過去,拆解一下,不用一個星期就能研究出來,還比咱們的更好。
我的意思是,還是跟以前一樣,縣裡兜底,公社慢慢還錢。這個我們廠可掏不起,太多了,還是咱們內部消化,左手倒右手的流轉一下。
我把機器給到了……公社,又從那邊招了五十個年輕人過來,還是保留他們的農村戶口。先發展最窮的地方,解放了他們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