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莫要看為兄的笑話。”劉雲搖了搖頭,“早便說了,為兄就是考的太多了,故而心中安定。”
“這位兄臺,不知可有在下多?”
王言同劉雲一起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在一邊不遠的地方,正是一個看起來四十來歲的中年人,身體乾瘦,缺乏力量感,頭髮也是隨意的盤起,黑白交雜,雙眼之中滿是疲憊。
“定是不如的,失敬失敬。”劉雲趕緊的放下了手上提著的東西,正經的拱了拱手。
那人搖了搖頭,喃喃道:“今次再不能中,便罷了,罷了啊~”
這話一出口,原本週邊嗡嗡嗡計程車子們都安靜了下來,這安靜漸次向外傳遞,不過一會兒的時間,就徹底的寂靜一片。
外圍的人不知道為什麼安靜,只是習慣性的跟從。但是王言等人這一圈,滄桑、悲傷、悲涼等等的負面情緒,卻是已經溢了出來。
正當大家悲傷感嘆之時,王言突的大聲喊了起來。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輩士子,正要逆水行舟,勇猛精進,不懼雨打風吹。我等士子理想,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此時候,是必要裝一下的。來一首詩鼓舞士氣,再來個橫渠四句,大家的雞血就打滿了,王言的逼也就裝到位了。
張載這時候還沒有說出這句話來,因為今年二十八歲的張載還沒有悟道。需要在貫通儒釋道三家以後,才總結出了四句話。他的理論大成,還要到以後因為不跟王安石一起變法,知道王安石要打擊他,又知道自己幹不過,所以明智的辭官跑回橫渠研究學問,開書院講道。
這種自提出以後,便為文人至高理想的名句,王言是必要說的,這玩意兒,誰先說是誰的……
王言一首詩、一句名言,在他用了發聲技巧吼出來以後,考場外面陷入了更深層次的寂靜。但是下一刻,就有人喊了一聲‘好’。
緊接著,就猛的喧譁起來,都是對王言這一首詩,這一句名言的讚歎,以及湧上了腦袋的熱血。
不管當官是不是為了天下百姓,因為那是當官以後要考慮的問題。現在,此刻,他們認為王言懂他們,道出了大家心中的想法,是的,他們就是這麼想的……
遠處站著沒有走的盛華蘭、盛長柏還有歐陽發都已經驚呆了,一個個的微張著嘴,很是不敢相信。
都是明白事兒的,王言新作的這一首詩非常好,但是那四句話卻是太牛逼了,好像晴天霹靂一般震撼人心,這已經是屬於得道了。
不過盛華蘭還是比較簡單的,她看著已經為人圍繞著,空出了一大塊空地,正在那空地上轉圈走路大聲講話的王言,眼中都是小星星。這是她未來的夫君呢,會發光的~
盛長柏則是想著,以後也要像大姐夫一樣牛逼。
小胖墩就單純了,他媽的,那麼牛逼的咋不是我呢……
這注定是震古爍今的偉大時刻,在一場州試即將開考的時候,上千士子當面,王言道出了文人的至高理想,是註定要載入史冊的。
慶曆八年,八月,帝應揚州試。時有鄉人屢試未舉,與帝言今歲不中,止矣。語畢,眾皆默然。帝不喜,喝曰……
熱鬧並沒有持續多久,就被監考的判官喝止了,調了軍士過來維持秩序,又恢復了之前排隊進考場的樣子,熙熙攘攘的嗡嗡嗡著。只不過大家都在往王言這個方向看,沒辦法,實在太牛逼了,他們想象中計程車子風範,這逼全有。
他們忍不住的羨慕嫉妒恨,卻也忍不住的想要追隨靠近。
這就是聲望的作用……
這時候科舉考試就已經開始鎖院了,也就是關了考場的門,圈在裡面不讓出來。而在進入考場的時候,有好幾條通道,每一條都站著小吏和幾個廂兵軍士。他們要檢查考生攜帶的所有東西,全都要被細緻的過一遍,衣服、鞋等等都不放過,為的就是防止作弊。
王言由著軍士們檢查了一遍,還給他們留下了一把肉乾,這才提著東西,到了他考試的屋子。
這時候的考場,跟留存下來的相當知名的江南貢院,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宋朝再有錢,也沒到要給考生們都蓋一間小屋子的程度,建築成本是一方面,監考成本又是另一方面。
所以這地方遠遠談不上舒服,不過就是可以遮風擋雨罷了。很多人都是大包小包,帶著毯子之類的,裝備齊全的很。不過在通道處檢查的時候,都沒逃過被刀割破的命運。
王言沒拿那麼多,他嫌麻煩。他是喜歡舒服,卻不是受不得些許的苦。況且這考場再破落,總是要比戰場上好的太多。
他拿抹布擦了擦桌子,擺弄著拿來的好幾層的大盒子,掏出了筆墨硯,拿出了茶具、小火爐,生了碳,又去打了水回來,直接是燒起了熱水……
關於科舉內容的改革,是一直持續的。
宋承唐制,初時重詩賦,先詩賦,後策論,以詩賦定去留。即第一場詩賦考罷,一大堆的閱卷官就開始過卷子。考不過的,不用看策論,直接走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自然是有弊端的,故而仁宗天聖五年進行宋朝科舉的首次改革,側重策論。
慶曆三年,歐陽修上書《論更改貢舉事件札子》,提出分三場考試,首場試策,次場試論,終場試詩賦,按比例隨場去留,罷墨義、帖經。隨著慶曆新政的失敗,這個科舉改革沒能持續下去。
直到了嘉佑二年,歐陽修主持省試,才終於執行了先前提出的改革。而這一年,被後人譽為最牛逼的一屆科舉,因為中進士的都是牛逼上天的人物。蘇軾、蘇轍、曾鞏,這是唐宋八大家之三。程顧,這是洛學大佬,程朱理學發源於此。張載,這不必說,王言才拿了人家的立道之語裝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