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有一個問題。”
截止目前,對兵棋推演的結果,唐景基本是滿意的。
所以決定加大難度。
“如何應對十萬聯軍來襲,說到底,只是一場戰術層面的討論。”
“能不能再拔高一點?”
“將討論範圍提升到戰略層面,即——”
“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需要透過什麼樣的努力,主動為長安周邊塑造一種什麼樣的安全態勢,才能確保長安的長治久安?”
這才是唐景真正關心的。
而此問題一提出,軍情室也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這顯然不是一個可以輕易給出答案的問題。
必須要有戰略眼光的將領,從全域性的角度,做出一個戰略思考。
岳飛、常遇春再次成為焦點。
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可統率十萬之師,在清晰作戰指令引導之下,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是沒問題的。
思考這種事關全域性的問題,就有些為難。
岳飛強一些。
但也只限於站在純軍事角度來思考。
“這麼說吧。”
唐景再次引導話題,“擊潰聯軍之後,長安絕不能再龜縮於一城一縣。否則,聯軍隨時可能捲土重來,長安隨時可能被攻城,被掠地。”
“沒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長安之後的發展,也就無從說起。”
透過郵件寄送人口、物資,總歸是太過魔幻,早晚有被系統取消的一天。長安想要真正在阿茲特克站穩腳跟,就必須早做打算,實現自給自足。
這也是為什麼。
唐景不願意長安周邊的鄉鎮村落,被聯軍一把火燒燬的原因所在。
“所以——”
“即將到來的這一戰,擊敗敵軍只是手段,真正目的,是要趁機拓展長安的戰略縱深,確保敵軍無法第二次打到長安城下。”
“在群敵環視之下,長安面臨的艱難態勢又決定了,我們只能採取激進式的膨脹擴張,而非穩健派的一點一點往前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什麼意思呢?”
“眼下長安的勢力範圍,僅僅侷限於長安城周邊的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僅僅只佔到灰水縣三分之一的地界。”
“下一階段不是佔領灰水縣,而是一步到位,將觸角延伸到整個海灣郡。”
“這就是膨脹式擴張。”
“要麼不動,要動,就必須行雷霆之事,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