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855章 囚籠(下)

第855章 囚籠(下) (第3/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這也是常見的戰術了,還沒有引起斡特剌警覺,因此到達金肅軍時,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派使責問張守約。

你們這些宋人,膽子好大,居然敢公開入侵我朝。

不知道俺們遼國是老虎嗎!

張守約也給了回話,西夏自李繼遷起,就是一群無賴不守信義的亂臣賊子,具體的不用說了,證據太多太多,象李繼遷打不贏就投降,安定下來後又接著造反,生生拖得宋朝無奈地看著他壯大。李繼遷死後,李德明還稍好一點,李元昊又來了,然後一代不如一代。

去年經爾國再三調解,我朝同意議和,但梁氏賊子卻派大批斥候潛入我朝邊境,散發謠讖,離間我朝君臣,故我朝這才討伐西夏。並且這些斥候與證據,也陸續送到邊境,交與爾國之手,向爾國解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爾國不顧道義,不顧是非曲折,先派三萬阻卜騎兵襲擊我朝供給,爾又率十幾萬兵馬進入西北,先戰七里坪,繼戰夏州城,後攻鹽州城,導致我朝將士傷亡無數。爾國不仁在先,休怪我朝不義在後!

你們做了初一,就不要怪我們現在做十五!

因此翰特剌開始調動兵馬,對一些堡砦發起進攻。

然後派出精銳騎兵,馳往君子津渡口,因為斥候已經探知,宋朝為了阻止他們渡河,或者阻止援兵到達,炸山取石,於此渡口兩邊河灘上佈滿了石頭,使船隻不得渡。

這個問題不太大,因為斡特剌手中擁有太多太多的部下或者百姓了,故先行佔據渡口周圍緊要所在,將渡口控制,隨後大軍到達,搬石造船,或者強行用小舟搭建浮橋。然而這並不是為了撤退著想,而是為了保障後路後,再對宋軍展開反攻。

並且西京留守事遼國東、中、南三京置宰相府,分左右相或左右章政事,往下是各京留守事或同知,因為遼國皇帝到處跑,各京都有行宮或皇宮,又置有內省司,同時置有各部使司,如戶部、度支、三司、鹽鐵、計司、轉運等,還有總管府,都虞候司,警巡院,處置司,五京京學,另外上京還有皇城司,東京又置有承奉官、大都督府、安撫使司,西京置有文思院、按問使司、巡邏使司、大內都部署司,南京有宣徽院、處置使司、各軍指軍使司、慄園司,再加上遼國的南北官制,使得官制比宋朝還要複雜數倍)耶律那也聞聽後,也派出一部兵馬來到君子津,開始搬挪積石,準備接應斡特剌。

這也是斡特剌心情不緊張的緣故,若說心情,只是很憤惱,自己勞師遠征,依然讓宋朝順利滅掉西夏。

近三萬前行大軍撲向了君子津,這裡面還有數千西夏戰士。

不算太遠,三百幾十里路,遼國全部是清一色騎兵,雖然帶了一些物資,但對速度妨礙不大,如果沒有意外,一天半時間就可以迅速到達渡口,佔據要地。

第一天傍晚,三軍於一處山谷休息,而且斡特剌透過西夏人,瞭解到更多王巨的戰術,再三囑咐他們要小心,因此雖在此紮營,但遼軍派出許多戰士巡邏警戒。

不管有沒有用,這一夜安全無事,而且可能是現在宋朝兵力少吧,可憐的兵力僅是保證各城與各堡砦的安全,因此這一路行來,沒有一個宋兵來騷擾。

第二天繼續出兵,金肅軍是小半丘陵大半梁峁地形,小石山是丘陵,小土山是梁峁,沿河一帶東西走向,中西部多南北走向,但不是很規律,總體是縱橫交錯。

在金肅城下方十幾裡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大山溝,然後再順著一條略有些偏南北走向的山溝,順著金肅城東面直通君子津,比較平坦,成為金肅軍最重要的道路,遼軍前軍走的就是這條道路。

眼看再走幾十裡,就要到達君子津了,忽然南面殺過來一支騎兵,生生將遼軍一切兩半。

非是伏兵,此行遼軍十分小心,前軍未到,斥候先行,想伏於道路兩邊埋伏,必然會被發現,於是宋軍派出龐大的軍隊,夜行於道路兩側,但離這條主道很遠,足足十來裡,然後先行讓劉法率領騎兵,將遼軍一切為二,生生拖在這裡。

劉法兵力不多,不過迫於地形,遼國東西兩部兵力始終不能匯聚。

慘戰了近一個時辰,劉法部下傷亡近半,但劉法始終沒有退卻,後面的伏兵湧了上來。非是無兵,僅是這兩部宋軍兵力就達到了四五萬兵馬。

與劉法打了這麼久,再加上四五萬宋朝精銳的馬步軍衝襲而來,而遼軍又一切兩半,不久遼軍開始潰敗。

與野戰無關,因為這裡是梁峁地形,不能很好地發揮騎兵優勢,宋朝步兵手持著犀利的武器,又多是一群久經沙場的老兵,戰鬥力並不比遼國騎兵弱。

西部的遼軍向西敗逃,苗履率領著一部官兵追了下去,折可行率領餘下官兵繼續對東路遼軍繳殺。一直殺到黃河邊上,有的遼兵殺蒙了頭,直接跳黃河了。

餘下遼軍在這片河灘上被殺得抱頭鼠竄,讓對面正在搬石頭的遼國兵馬看得心驚膽戰。折可行用戰刀向對岸的遼軍指了指,然後押著戰俘返回。

西邊的遼軍還在繼續敗逃,逃了近百里後,林廣與賈巖等將,再次率領著近三萬官兵陸續殺出。最後能平安逃回去的遼兵僅僅只有一萬餘人。

然後宋軍忽如天兵神降一般湧了出來,無數官兵扼守著各條道路的險要所在,紮下軍營,就算遼軍攻破了一道防線,後面還有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

接著一支兵馬運來火炮,對著對岸正在搬石頭的遼軍一頓猛轟,轟得對岸數千遼軍一個個抱頭向東逃跑。

真相出來了,不是這裡宋朝無兵,而是有著無數兵力,自豐州到黃河一帶,駐紮著二十萬宋朝軍民,實際上所謂的民也是兵,最少算得上是一個民兵。

而且自豐州而下一直到宥州,宋朝還駐紮著近十萬軍民。

此路不通!

請回大漠去吧。(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