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朝廷又立即讓兩浙路刑獄司的官員親自調查馬家衙內種種不法的過去,同時又將劉載貶離越州。
王巨看完信,又回了一封信。
我不是替郭元章打抱不平,至於嗎?
之所以在信中講那些,是這件事背後所帶來的影響,不提彼岸吧,就象郭元章那個作坊,最少養活了好幾十名工匠役夫。但不僅是這些工匠役夫,以他家的規模,一年生產好幾萬貫紙張,那麼必然會採購大量材料,包括麻,古藤,稻草,楮皮等等,這會牽連多少戶百姓?
如果錢員外能將郭元章的技術消化下去,這些百姓還不會受影響,但估計很難,之所以彼岸大量採購郭家紙張,是因為人家質量確實很好。因此郭元章一走,這些人家必然會多少減少收入。
馬衙內既然敢用五千貫錢強買五萬貫的作坊,想來郭元章在當地也沒有多少勢力。平時也必然老實地交納稅賦,交到錢家手中,還指望錢家老實納稅?
其實開頭那封信。王巨確實有些危言聳聽,實際宋朝許多產業。彼岸無法搬過去的,就象瓷器,彼岸缺少優質的高嶺土,也許有,但天知道在哪裡,沒有優質的高嶺土,就燒不出好瓷器。
而且彼岸嚴重缺少人口,看似不少了。快接近一千萬,但彼岸眼下幾十年還是以農業與開拓新地盤為主的,龐大的船隊又佔據了大量人手,同時彼岸也有軍隊,同樣佔據了不少勞力,加上一塊塊的零散地形,以及缺乏材料,許多產業在彼岸皆無法發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算郭元章去了彼岸,重整旗鼓,也未必能生產多少紙張。更不提滿足整個彼岸百姓需求與商貿需求。
不過若是權貴欺壓,大量有技術有財富的作坊主與商人,逃離宋朝。必然會對宋朝產生嚴重的衝擊。
一戶郭元章不會產生多大妨礙,若是一千戶一萬戶呢?那麼王巨這幾年苦心經營的製造大量二三四等戶計劃也就宣告失敗了。
最後王巨又寫了一句,何謂齊人,不是大家權利財富一樣多,而是朝廷得給百姓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也就是王巨對朝廷的處理很不滿意,追究了馬衙內,但有沒有盤查那些配合馬衙內壓迫郭元章的胥吏衙役?
但它實際上也沒有王巨所說的那麼嚴重,至少暫時沒有那麼嚴重。
並且在宋朝,是帝制。是官本位,也不可能創造出一個公平的環境。只能說大家重視一下,能或多或少阻止許多弊病的惡化。
而且經過王巨反覆提醒。有一部分有遠見計程車大夫也會產生反思。
重要的還是眼下……
王巨徐徐來到河州,各部族酋首基本都到了,苗授聽從王巨命令,拿出錢帛,買來許多牛羊,款待四面八方到來的這些首領。
聽到王巨到來,這些首領立即一個個前來拜見。
在熙河路,宋朝不難治理,排斥宋朝的蕃部少之又少,還有一個好時機,那就是湟州吐蕃首領成了回鶻人的阿里骨,得不到大家認同,湟州缺少一個有威望的首領,大家心也就象沙子一樣散掉了,既然湟州那邊沒有首領了,宋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
缺點就是以前是各部族制度,稅賦不象西夏那麼重,想靠寬賦稅的什麼來贏得各部支援,是不可能了。
王巨將大家召集,來了不少人,近四百餘部首領,加上他們帶來的親信,足足近兩千人,親信就別來湊熱鬧了。王巨只讓各首領來到一片開闊處,遠處宋朝官兵正在殺牛宰羊。
王巨看了一眼大夥,然後說道:“湟州那邊出現了個叛孽,不顧同胞之情,帶著大軍來到河州洮州熙州,到處燒殺擄掠……”
“太保,他是回鶻人,那來的什麼同胞之情。”禹藏花麻說道。
王巨讚賞地看了他一眼,說道:“禹藏少保,說得不錯,是某說失誤了。不過大家沒有被阿里骨矇騙,官家聽聞後十分喜歡,因此責令某來到河州後,將你們召集,給你們一些賞賜。”
這就是拉攏了。
還有一些人沒有來,以後等著慢慢制裁吧。
甚至洮州那邊一些羌部配合阿里骨裡應外合,種誼正帶著大軍掃蕩呢。
究竟熙河路有多少支援宋朝的大部族,朝廷也不清楚,不過趙頊給了王巨代賞賜之權,賞賜過後,上報朝廷,朝廷再發放相關的公服,印綬,冠帶,甚至一些表現不錯的,還會發放魚袋。
這一路過來,王巨透過各州官員將領的稟報情況,已經將名單整理出來了,他開始代朝廷賞賜。
這些人瞬間都成了宋朝的刺史,防禦名,觀察使,團練使,但也不是什麼好處都沒有的,至少以後他們行商,能使用紫鈔,商稅減半。
還不止如此,王巨讀完了賞賜名單後又說道:“並且朝廷於今明兩年,會撥出三百萬貫錢帛,以及數萬名西夏戰俘,於熙河四州廣修道路水利,也就是以後。你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族中出產賣不出去了。此外朝廷還會調來一些糧食與牧草的種子,讓你們以後會有更好的收穫。”
這些不是直接賞賜給各族長的,但他們部族生活變好了。他們自己也會是最大的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