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799章 不敢碰

第799章 不敢碰 (第3/4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環慶路因為王巨佔領了部分橫山,距離更近,但到達靈州也有三四百里之遙,三百餘里也不算遠,關健這一路多是鹽澤鹽鹼地,補給十分困難。這才出現大量民夫隨軍而行的狀況。

然而這樣,無疑是很危險的。

或者從涇原路出發,那麼得從鎮戎軍步步向前推移,那是劉昌祚的,如果是一般庸將,推到蕭關,恐怕就推不動了。

如果蕭關拿下來呢?

蕭關以南是峁梁地形,但過了蕭關,多是一馬平川之地,前面就是鳴沙城,鳴沙城下去就是靈州,那無疑對西夏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但為何平夏城大捷後,宋朝沒有向蕭關推移?主要是離前線太遠,群眾基礎薄弱,又孤在敵境,蕭關地勢又如此的重要,弄不好就成了永樂城之戰,即便不是慘敗吧,如果犧牲慘重,也不值得了。

因此第一步還是平夏城,大捷後派遊騎於天都山活動,拉攏附近的羌人部族,同樣也拉攏了部分蕭關以南的各部,不過為了迷惑敵人,主要還在天都山周邊活動。

但有了這些拉攏與接觸,就會有部分部族倒向宋朝,並且平夏城之戰後,西夏更為困窘,也為拉攏各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後方又有諸堡砦支援,已經不再是孤城立於海外了。

所以有了風雪定天都一役,一是極大的震懾,二是消耗了大量的夏軍兵力。

隨著宋軍踏著冰雪,出勝羌砦,浩浩蕩蕩的來到蕭關城下,火炮齊鳴,無數虎踞炮不斷地發射著,僅是三天,蕭關主將看到沒有救兵到來,不得不率部投降。

趙頊看到訊息,喜出望外。

西夏崛起,是踩著無數宋軍屍體上位的,先是定難四州,後是鹽州,再後是靈州,再後就是蕭關,甚至一度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六盤山。

所以收復蕭關,對宋朝意義十分重大。

當然,現在只能說拿下,得熬過西夏發起的攻擊,明年開春周邊連築上數個堡砦拱衛,蕭關這才能真正屬於宋朝。

不過現在西夏哪裡能抽出重兵,將蕭關反攻回去?

並且還有一個意外之喜,因為風雪定天都收穫巨大,再加上韓韞搗鼓賀蘭石的獲利,犧牲也不重。因此這一戰,幾乎都罕動用了國家錢帛方面的支援。

延和殿內,群臣面面相覷。不過欣喜者多,無語者少。

確實。這些年論斂財的本領,王巨不及王安石,國庫積餘十分緩慢。

即便國家財政收入,也略略下降,包括雲南兩路與交趾路,也包括銀行司與齊商稅所帶來的收入,也不過一億八千萬左右。

但莫要忘了,國家這幾年執行了多少惠民的政策。而且連續的兩次大型戰役。

內治、財政與武功,幾乎都達到了宋朝的巔峰!

所以有許多大臣不由地看著王巨,眼中閃過了尊敬的光芒。

不管王巨有多少缺點吧,然而這份才能,絕對能媲美千古以來的各個賢相了。

王巨說道:“陛下,勿樂之,以章質夫之才能,只有朝廷不掣肘,連破西夏,也不足以為奇。臣想說的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天下戶數。臣為參知政事時,曾讓戶部核計天下戶數,雲南兩路與交趾路戶數是九十餘萬戶。餘下的一千七百一十餘萬戶。其中主戶是一千二百二十六餘萬戶,客戶是四百九十餘萬戶。但今年雲南兩路與交趾路是一百三十八萬戶,這三路粗定,也不用管,再到其他諸路戶數,主戶是一千二百八十餘萬戶,客戶是近六百萬戶。也就是原有的戶數達到了一千八百多萬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巨這幾年弄走了多少戶,大家都不清楚,因為有許多是流民逃戶。所以無法統計,但皆知道最少弄走了二十多萬戶。

還有兩次慘敗所帶來的傷亡。就是這樣,宋朝僅僅五年時光。就增加了一百六十萬戶,實際王巨想想也無語,至今彼岸去年冬天的統計不過一百五十萬戶!而且每戶的口數可能比宋朝的口數要少。

但這個王巨無奈了。

然而透過這個對比,大家心情還有些沉重的。

這是不斷地遷徙以及兩次慘敗所帶來的犧牲,若是沒有,如今宋朝人口膨脹到什麼地步?

“諸公,也意會到我說什麼了吧。也不要指望彼岸,陛下,雖然臣無能,大宋許多弊端看到了,卻沒有智慧去解決,但勉強還算是稱職。至少在臣主持下,這些年貧困百姓負擔減輕,因此主動願意前去彼岸的百姓越來越少。這也是一個證明,說明活不下去、走投無路的百姓越來越少了。但就是多,彼岸也不願意接受。”

“因臣建議之下,彼岸將大量金銀搬到我朝,以至彼岸經濟無比的空虛,甚至彼岸銀行裡的本金都搬過來了,大家戰戰兢兢地維護著銀行的信譽,並且各商賈又將大量坑礦作坊,一起便賣給先富起的百姓。但因為金銀調動得太多,彼岸經濟十分困窘,所以臣才提出一個三千萬,對我朝有利,但對彼岸不是一件好事,它透支了彼岸未來的貿易。然而是無奈之舉,只有這樣,才能週轉起彼岸的經濟。但只有這一回了,下回臣如果這麼做,彼岸所有商賈對臣反感,臣就無法對他們施加任何影響了。臣對他們有恩,他們也在報恩,但這個報恩總有一個了時!”

這是半真半假之語了。

但確實從明年起,彼岸再也不會象以前那麼大幅度支援了,並且也確實影響了彼岸的發展。

不過這樣說一說呢,能進一步減少大夥的疑心,特別是趙頊的疑心。

“不僅是捐助方面,也包括遷徙百姓方面,彼岸是商賈創出來的天下,他們就是以利為目標,遷徙百姓用意也是為利的,不過現在百姓數量越來越多,他們對百姓沒那麼渴望了。再加上朝廷有許多士大夫疑慮重重,他們也不樂意大規模遷徙百姓了。所以這個人口膨脹的危機,越往後越嚴重。”

大夥臉色同樣沉重。

如果包括南方三路,那幾乎是兩千萬戶了。

這個一戶多少口百姓,後世的磚家往往以一戶五口計算,敢情他們以為古代是計劃生育的中國呢。

且看這些記載吧。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