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象浙絲與廣絲,因為它們針對的是十文錢與二十文錢的絹交,絲料需求更加龐大,說不定最後連印製一千萬貫絹交的絲料都不足。
這麼龐大的絲料收購,立即讓絹價產生了波動。
去年起,宋朝陸續地出現了一些棉花作坊,影響最大的就是葛與麻,葛布與麻布每匹幾乎下降了二十到五十文錢,各種絹布也下降了五十到一百文錢。
然而隨著商人下去瘋狂地收購絲料,絹布價格立即漲了回來。到了明年,朝廷打算還會發行一億貫絹交,那麼價格還會進一步的上漲。
絹帛是現在宋朝的最大貨幣,這一上漲。對西夏與遼國的物價都產生了影響。
不過這個不要緊,也只有明年一年,後面可能還會發行一億貫絹交。但看情況才會決定最後的發行數量,並且分成三到四年的時間。
而且從長遠角度去分析。如果彼岸將那種細絨棉帶到中原來,馬上就適宜北方種植了,並且產量更好,棉纖維質量也遠勝於粗絨棉,那麼麻與葛的價格會受到更大的衝擊,不是說它們會消失在歷史,葛還有葛的作用,比如葛紙。一些器皿,麻同樣做麻繩,也可以做麻紙。不過葛布與麻布可能會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至於蠶桑業同樣會受到衝擊,不過做為一種高檔布料,還會有,但不會象現在這麼普及,多半變成明清時那個樣子。
因此對絹價的變動,朝廷用不著去幹涉的。
總之,如果沒有王巨掌舵,即便發行了絹交。可能會因為它帶來的種種變化,朝廷會感到惶恐不安。
這些王巨也詳細地解說了,諸人也沒有再問。
一行人來到後面的作坊。
好幾百名工人與織女正在各個作坊裡印製絹交。
所以分成好幾個作坊。一是流水線生產,節約成本,二是利於技術的保密。
老王拿起一張絹交觀看著。
以硃色為主色,但也不完全是硃色,還有其他的一些顏色,這同樣是為了防偽的。
非是離了新機械,宋朝就不能彩印了,實際在唐朝就出現了彩印技術,到了宋朝彩印技術更加發達。有時候彩印畫卷,幾乎能做到與原畫一模一樣。
但就是成本極其的高昂。
其圖案也非是象後世人民幣那樣精細。例如開封鐵塔,用線條構繪出一個寫意式的鐵塔與幾株樹。遠處再用皴紋構繪出兩座山,開封鐵塔的繪畫就出來了。
也只能這樣,再精細,技術跟不上去,成本也跟不上去。
但就是這樣,如果沒有這些新機械,以及作坊流水線的生產,還有大規模印製攤薄了成本,憑藉私人想要偽造,就這個彩印成本,很可能就超過了絹交的價值。
也不要偽造大交,越是大交,圖案顏料越複雜。況且顏料也不那麼簡單的,有的顏料來自海外,並且為了防止脫色,用了特殊的顏料與工藝。
雖不能放在水裡直接洗,至少沾一些雨水,不會變色吧。
就是這個技術,也會將許多不法商人難倒。
章惇說道:“憑藉這張絹交本身價值,也不止絹交的價值哪。”
但不是他說的算,王巨道:“天覺,明天開業吧。”
“好。”張商英說。
不過這時候就開業,大家都懂的,正好利用上次那次大慶殿辨議的影響,反對聲音變弱的時機,所以才立即開業的。
這個開業不是指面對全國發行,那個還早著呢。
先是兩步,第一步將絹交運向全國各行務,根據各種情況進行數量的分配,西北與北部城市數量要少一點,東南會多一點,特別是江寧、蘇州、揚州與杭州這四個城市。
第二步是立即出東水門,讓各商賈帶著各色布帛,包括棉布,銅幣,金銀,或者鹽鈔茶引,前來銀行司兌換絹交。
如果這一步能得到這些商賈的認可,那麼就可以進入下一步,朝廷用絹交採購朝廷需要的商貨,支付各商賈運來的絲料。那麼絹交就漸漸流傳於全國各地。
如果這一步繼續順利,那麼接下來就會用絹交發行官員將士的薪酬,到了明年,則可以推出借貸服務了。
為何要到明年,原因也簡單,今年的絹交數量仍然不足。而且明年推出第二批絹交時,正趕上百姓青黃不接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