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來到驛館,很快訊息就打聽出來了。富弼幾個大佬沮喪地回到洛陽,但還有人哉,那就是這些鄉紳所帶來的雜役,不一定這些雜役同樣都是壞人,但其中也有不少僕役曾經隨主人為虎作倀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他們同樣送入開封府大牢。
然而這些案子並沒有了結,大慶殿一幕只是聽證的過程,並沒有驗實,只有驗實,朝廷才能判決。
朝廷先將這些人送入開封府大牢,然後由御史臺、開封府與大理寺三方審查這些案件。
大理寺還好一點,開封府也還好一點,王存是一個寬厚的長者。問題是御史臺,御史臺的大佬是誰?黃履,他與蔡確是好朋友,同樣是新黨,這一連大家都懂的。
作為黃履,對洛陽這群老傢伙會產生什麼看法?
然而朝廷僅是讓他們各回各的老家,黃履略有些不滿。那麼只好拿這些鄉紳們撒氣了。
實際也未做什麼。只是在開封府衙附近找了一些空地,讓官兵搭建了一些民棚,然後從倉儲裡拿出一些物資與糧帛。不能再呆在朵殿裡了,因此先行讓他們安頓下來後。等取證結束,再將他們遣送回去。
好了,這些鄉紳們平時究竟做了什麼,問這些百姓去吧。那麼這些君子的真面目也就揭露出來了。
其實沒有這些百姓,那天的許多真相也會被傳出,那麼多官員,能不說嗎?
如果不是趙頊阻攔,王巨那天還準備放在宣德門外。讓所有老百姓見識一下這些鄉紳的所做所為。
面對這現實,百姓都不說話了。
其實大夥都知道高利貸的存在,就象京城,僅是在京城高利貸產業很可能超過了五百萬貫。
如果不是這麼嚴重,王安石的青苗法,都無法落實了。即便後來青苗法推廣後,弊病很多,但正是這些龐大又黑心的高利貸,儘管許多人反對,青苗法仍一直執行著。
也就是這個弊病很多的青苗法。是高利貸給它生存的土壤!
其實也很正常,後來的天朝,還不是有著大量的民間高利貸。只是因為有銀行調節,這些高利貸可能利息也會很高,但不會出現象宋朝這樣天文般的利息。除非黑澀會了……
天朝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況且是宋朝?
這是一個現實,但另一個現實,即便在宋朝,高利貸也不會得到主流的認可。
儘管有一些士大夫都參與到高利貸,但不會說,高利貸就是對的。
現在真相出來了。銀行打擊的就是高利貸,難道錯了嗎?富弼帶著這些鄉紳請願。所謂的鄉紳幾乎全是高利貸商人。
百姓還能說什麼?
實際知道真相後,有的百姓已經將富弼認為是一個貪婪的奸臣。
當然。這中間還有一些雜音,可不足為患了。
倒是彼岸,再次吸引了京城百姓的關注,於是這幾天常聽到這樣的議論聲:
那群海商居然捐助了這麼多錢哪。
那邊村鎮是選舉制度啊,我們大宋如果能選舉里正耆長就好了。
這還不稀奇啊,你有沒有聽過那個幹部守則。
什麼幹部守則。
於是有人將那二十條幹部守則說了出來,立即引起無數平民百姓豔羨。
又有人說,難怪那些人到了那邊不想回來了,而且還很快寄錢給親戚,勸親戚們也過去。
是啊,是啊,這些人都是真正窮人唉。
不過又有人問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彼岸如此,難道我們大宋的這些士大夫還不及一群海商?
但有聰明人也答了出來,人家那邊人少地廣,所以容易解決,我們大宋有多少百姓哪?
不過這個銀行司也不錯唉,利息只有一分,不知道我能不能貸上一些錢帛某個做小生意但缺少本錢的人說的)。
能貸到的,就是你窮啊,恐怕貸不到多少錢帛。
能貸多少就是多少,反正還不起,到時候我替朝廷做短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