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趙頊長大了。有他的一些想法,比如王巨最反感的異論相攪。然而憑藉王巨種種囂張的做法,如果不是趙頊庇護之,王巨早就悲催了。但這一點,就是王巨現在還沒有察覺出來。
再加上老王這兩句話,趙頊終於不顧大家反對,強行下了授命。
今天趙頊悖然大怒之下,終於將老王第二句話翻將出來。老王說的很含蓄,結夥成派,實際就是結黨!
當然,老王說這句話有兩層用意,一是勸說趙頊,二是向趙頊表功,俺們也沒有結夥成派,屬於孤臣一類的,所以皇上,你得放心用俺……
老王知道這幕後,可其他大臣那個知道?
趙頊這麼一說,那就太誅心了。
雖然現在朝爭要相對變得溫和一點,可有幾個大臣沒有站隊?
並且許多人也不相信安燾之言。
就說依政縣的案子吧,實際與陳世孺之妻殺母案一樣,還用得著查嗎,一看奏表就清楚了。
趙頊堅持讓王巨擔任參知政事,讓某些人很不快活,於是派人暗中寫下說唱本子,再四處傳揚,最後讓天下百姓議論紛紛,形成一種大勢,然後一舉彈劾,王巨必然會黯然離開朝堂。
誰曾想王巨繞道邛州,正好聽到這個說唱,又看到幾名胥吏的貪婪,偏偏那個受害的李老漢兒子是戰死在沙場上的,撫卹不公正,三件事撞在一起,因此讓王巨含怒誘惑胥吏,最後出手殺人。
王巨這種動不動撥刀子殺人,這種睚眥必報的“小人”做派,讓許多士大夫不喜之。
不過歸根到底,是有人出手在先的。
釀成大案子了,皇上派皇城司的人四處盤查了,就不能再用說唱本醜化王巨了,那麼弄不好真有人買通山匪,刺殺王巨,一勞永逸解決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還有案發的地點。
原來洛陽太守是趙頊最早的老師王陶,這個人與王巨沒什麼恩怨,甚至恰恰相反,他對王巨一直很欣賞。
不過秋祭過後,朝廷詔令,以河東節度使、檢校太師、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國公文彥博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依前河東節度使、判河南府。
文彥博的官職還不止這些,如果一一寫出來,足足有十幾個,但這些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以及幾個節度使別當真,當然,這些官職也有許多好處的,首先是薪酬,這麼多頂級官職疊加在一起,讓文彥博的薪酬達到讓後人跪地歎服的高度,另外它們也是一個榮譽之職。但真正行使實權的只有一個,判河南府,也就是洛陽太守。
以文彥博的力量,手中又有了實權,想在洛陽搞一些小動作簡直太容易了。
並且文彥博也有動機,不提什麼黨爭吧,就說他與王巨的恩怨,那簡直可以說是一把血淚難書了。
所以現在大家都感到真相撲朔迷離,
就在這時,他們聽到趙頊又說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話:“李定,楊遂,你們二人帶三將官員前去崤山,將這些膽大包天的山匪一一捉拿歸案。”
楊遂是殿前副指使,李定是御史中丞,御史臺也掌管大案要案的,因此這二人前去洛陽捉拿山匪絕對沒有問題。
但真沒有問題?
首先楊遂,他是武將,王巨在武將心中地位可想而知的。
這也不要緊,關健是李定。
李定也不要緊,關健洛陽不止文彥博,還有好大一群人,富弼、司馬光、王拱辰、楚建中、劉幾……
想一想一個烏臺詩案,牽連了多少人吧。況且這個行刺宰相案!(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