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暗黑大宋 > 第676章 藉口

第676章 藉口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特戰狂狼

“最後一公,乃是公道。比如稅賦要公道,兼顧公私,不能過高,以減少百姓壓力,也不能過低,以便保障官府支出,不過官府也要主動節約開支。節約浮費,以便進一步減少百姓負擔。”

“冗官冗兵冗政?”

“其實我朝不能算是冗官,這麼大地方,總需要許多官員,主要就是養官成本太高,特別是高階官員,就象我現在一年各種薪酬福利,達到了一萬多貫,得要多少百姓才能養活?況且我還不算真正的頂級官員。”

“確實是如此,有的低階官員薪酬也不高。僅能養家餬口……”劉開微微嘆息道。實際王巨以前也多次說過類似的話題,比如宋朝的讀書,讀書是幹嘛?不是為了進一步開智慧。而是為了做官,為了黃金屋,為了香車美女,宋真宗說的!結果有的書呆子就拼命地讀,一家人都拖下了海,可有幾人唱名於東華門?況且唱名東華門也不代表著什麼,還要在前三甲之內,那才能分配到一個不錯的官職。至於第四甲第五甲,往往候補十幾年。都未必能候補到一個差官。沒有差官,僅是職官。就意味著沒有各種福利,沒有福利。僅是薪酬,那真正只能養家餬口了。

即便有了差官,能進入到高層的官員又能有多少?大多數還是低階官員。

因此有的官員貪墨,有的官員讓家人經商,兼併……

如此,國家豈能完全好得起來?

王巨繼續說道:“公道還包括其他各種,比如行商,為何我當初將竹紙作坊的四分之一契股送給高家子弟,沒有高家,僅是延州幾個商戶,不僅僅會面臨無窮無窮的苛稅,官府胥吏說不定還變著法子來勒索,另外當地豪強看到盈利了,也會伸手敲詐。不盈利無法生存,盈利了還是無法生存。”

這也是宋朝的一個弊病,並且還是九百多年後的弊病……

“這個就要制訂律法,用律法杜絕這些醜陋的現象,好使大家在一種公道公平的環境下生存。當然,也不一定是官府的錯,商賈本身也會不公道,比如各種囤積居奇。囤積居奇本身也沒有錯,但得看囤的是什麼,若是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同樣要嚴懲不怠。”

王巨說的這些,可能就是以後海外的制度,“祖宗家法”。

“你到了那邊,大夥兒再商議一下,讓它們完善起來。”

“喏。”

這些都不急,王巨又說了另一件事:“不過先將另一件事辦起來,發行帛幣。”

“帛幣?”

“那邊儲蓄了一些金銀,以這些金銀為標準,發行帛幣。帛一定要採用最好的帛,然後印染精美的圖案花紋,最好絲帛不要來自一處,圖案花紋儘量的複雜,以防別人仿冒。面額也要小一點,先行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四種,二十文鑲銀絲,五十文鑲金絲。開始時發行的數額也不必過多,幾萬貫足矣,先於幾個人口密集的定居點試驗,看百姓的反應情況,酌情增加。”

“這樣成本會很高的。”劉開擔憂地說。

“我就是讓它有意成本很高的,最好高到快接近貨幣本身的地步,大家才能認可。而非是象我朝交子,一張紙,所以百姓才不將它們當成貨幣看待。雖然成本高,不過你想一想,我朝一年能鑄多少銅幣,況且這些銅幣又讓一些宵小化成了銅鏡銅像等銅器謀利,還有一部分又流通到了外國。雖然按照我這種方法,帛幣數額也高不起來,但與銀子一樣,會對貨幣不足產生很好的補足作用。並用帛幣若是得到大家認可,攜帶會不會很方便?而且它還關係到另一個用途……”

“慶州發展基金?”

“與它有關係。”

其實就是為銀行摸索經驗了。

想推出銀行,也要有周密的制度,否則就會出漏子。另外最最重要的就是貨幣。

王巨原先指望倭國的銀子,然而至今產量仍不是很高,於是王巨又想到輕便的交子上了。

但這個交子,問題多多。

特別是一個發行量。就無法控制的。而且也沒有人對經濟學有著更深的認識,那怕薛向都不行,王巨也不行。所以上到君王。下到百姓,對貨幣的認識不足。

於是自王安石手中。交子開始漸漸貶值了,但每次發行了多少,不過一百幾十萬貫。放在宋朝龐大的經濟總量裡,它簡直是毛毛雨,但又為何貶值了?

其實開始時不錯的,因為缺少流通的貨幣,許多商人用茶引與鹽引當成貨幣交易,巴蜀商人自己兒發行交子。在這個背景下。劉娥與張詠主持巴蜀“官交”,發行五貫到十貫兩種交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然而因為慶曆戰爭,國家缺少錢帛,許多商人持著交子到交子鋪兌換時,官府則是強行用新交換舊交,這讓大家產生誤會,換來換去是一張紙。實際就是一張紙,當大家認可時,它就是貨幣,不認可時。與紙有何區別?那次導致交子價格大跌,後來才稍稍緩解。王安石改變,也改革了交子。將它的面額變小了,變成了一貫與五百文兩種。這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王安石每項改革七成會雁過撥毛……交子也雁過撥毛了。

雖然數額變小了,進一步利於流通,但發行次數更頻繁,變成了兩年一次。沒有充足銅幣兌換時,還是用新交對沖,並且對沖後,每貫要扣三十文的交子本錢。也就是沒有換到現金流,反而交納了百分之三的手續費。因此交子信譽又開始下跌。到了南宋時。每屆能發行五六千萬貫交子,那更是氾濫成災了。

不過好在王安石雁過撥毛。次數增加,但清醒地限制了每行發行的數額,上限不得超過一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貫,因此雖貶值,可比例不是太大。

當然,也不能會部怪王安石,趙頊便說過一句話:“行交子,誠不得已,若素有法制,財用既足,則不須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難無有不已之事”。

朕也不想發行交子啊,更不想用新交對沖舊交,可是貨幣不足怎麼辦?

這是實際情況,不過這樣一來,沒有了信譽,交子只能貶值了。

因此王巨便想到了帛交,讓帛交的成本與它的實際成本相彷彿,如果再得到充足的銀兩,與銅幣搭配,三相結合,大家就會漸漸認可,那麼就不會出現前面得到交子,後面立即去交子鋪兌回銅幣的情況。漸漸地帛交就能替代銅幣,國家只要在各州府儲備少量銀子或銅幣,就可以了。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