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茫然地盯著劉開問:“那麼你們家少保何故如此?”
“實際少保用意很簡單,逼你們大理向中國稱臣,當然,不是讓你們段家去京城,而僅是一個稱臣子,就象占城那樣,大理還是由你們段家治理。”
段正明一到邕州城,王巨便將他為何用兵占城,以及用兵占城後的種種做法講給他聽,不過段正明有點不大相信,又問:“為何?”
“分清主次,至少你們大理就不敢支援我朝周邊諸蠻,他們也不敢猖獗,我朝就可以專心北方了。”
這個說的是五個地區的蠻人。
第一個就是自杞與特磨道,自杞蠻以後讓宋朝南方官員頭痛了,不過也只是一個頭痛,並沒有用兵入侵的什麼,倒是用兵大理,侵吞了大理好幾個郡府。主要原因南宋是他們衣食父母,沒有了南宋買馬,自杞蠻息菜了。現在自杞蠻與特磨道更沒有對宋朝產生妨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二個就是西南諸蠻,實際就是貴州地區的蠻人。宋朝強勢時,他們倒向宋朝,大理強勢時,他們倒向大理。到了南宋時,段譽已經控制不了大理,宋朝也偏安一隅,許多強大部族自稱君王了。但總的來說,這一部分蠻夷對宋朝也沒有產生危害,因為在他們的前方隔著真正的夔峽蠻宋朝的夔峽路包括西南諸蠻,但根本就沒有控制,略略控制的地區那就是重慶三峽南部地區的蠻人,這裡才是真正的夔峽蠻)、北江蠻、南江蠻、梅山蠻,因此這部分蠻人與劉開所說的也沒有多大關係。
第三個群體那則關係到一部厚重的史書,宋朝的馬……茶馬古道!
北宋的馬源比南宋廣泛,分成四大部分。
一是契丹馬。多是從河東路走私過來。
二則是西夏馬,西夏馬又分成兩部分,一是官市馬。關係和好時,兩國互開互市。西夏每年向宋朝銷售若干馬匹,但這部分馬大多非西夏馬,而是多阻卜與遼國夾山地區運來的契丹馬,也就是後來成吉思汗成就的那支無敵大軍跨下的蒙古馬。
蒙古馬能夠吃苦耐勞,長途跋涉,所以元蒙用它們征服了半個歐洲。
不過宋夏宋遼之間的衝突,距離都不大長,因此對馬的要求不是能長途跋涉。而是要求短距離爆發力強,體格高大,這才能在戰場上發揮戰馬的威力,所以站在宋朝立場,契丹馬非是良馬。
西夏為何這麼做?他們自己將良馬保留下來,放在戰場上,遼國對宋朝馬政實施禁榷,馬相對而言很便宜,西夏一不失國內良馬數量,二則能從中賺取差價。
二則是私馬。這些馬那多是真正西夏馬了,其中不泛被譽為大宋第一良馬的西夏河套馬。
第三部分則是秦州那邊得到的吐蕃馬,在唐朝時。以日月山為界,山西青海湖兩邊才是良馬,山東則多是矮小的川馬。隨著遊牧過渡,青海湖兩岸已經不適宜人類居住了,於是吐蕃各族全部遷移到山東,也就是河湟地區。這些良馬同樣帶了過來,相互雜交,成了後世有名的三河馬雛形。這種馬也不錯。
此外就是回鶻馬,西夏未得到河西走廊之前。宋朝也透過各種方式,包括購買。或進貢回賜等形式,得到不少回鶻馬種。不過後來西夏佔據了河西走廊後。南絲綢之路道路崎嶇難行,多是鹽鹼地戈壁灘,因此得到的回鶻馬數量就漸漸減少了。
第四部分則是川馬,不是宋轄內四川漢人養的馬,而是茂州到黎州這一川西地帶,他們飼養的則多是真正矮小的川馬,後來康熙滅吳三桂用的這種馬,雖然矮小,爆發力也不強,不過它能吃苦耐勞,特別是能在山道上賓士,當然,放在北方戰場,這個馬就一無是處了。
不過馬的宋朝對馬的需要數量太大了,僅是這一地區飼養的馬匹數量,那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許多有遠進的黎州蠻便從大理那邊購買戰馬,販運到宋朝賺取差價。
然而大理的馬則同樣是矮小的滇馬,售價不高,於是茶馬古道從北宋時就隱約地產生,從大理西北部開始,一直沿伸到青海南部地區,南面則達到西藏內腹,甚至延伸到印度,一個以馬為主體的龐大商道漸漸產生。
不過北宋馬源廣泛,對這條馬道數量要求不大,直到南宋時,幾乎全部依賴這條馬道了。那時茶馬古道才正式繁榮起來,一直到明朝,不過那時茶馬古道已經不僅是販馬之道,而是一條真正重要的商業道路。
這裡過來的則是真正的藏馬,比較高大,宋人也比較喜歡。
因為這條馬道,就涉及到兩國交界的第三個蠻部,或者說蕃部,黎州蠻,實際這部蠻人對宋朝十分友好,儘管他們是川西藏人的祖先,但在宋朝南方周邊各個蠻部當中,他們是最為省事的一個群體。
不過大理將他們馬源控制住了,沒辦法,只好也向大理稱臣進貢。
這是第三種蠻或蕃,還是與劉開所說的無關。
然而還有兩種蠻人,一是敘州蠻,宜賓南部地區的蠻人,二是瀘州蠻,瀘州長江南部的蠻人。兩部蠻人,敘州蠻不喜生產耕種,多是畜牧業,瀘州蠻開始有了高度的農耕文明。相同之處便是也養馬,然後將馬賣給宋朝,另外就是將宋朝的物產運向烏蠻,再將烏蠻的物產運到宋朝,謀取其中的差價。同時兩部皆很不老實,時常抄掠宋境百姓。熊本用兵後,瀘州蠻情況稍稍改觀,不過敘州蠻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也不一定完全是大理支援的緣故,不過大理肯定要負一部分責任,最少烏蠻要負一些責任。
劉開指的就是這兩部蠻人。
如果大理成了宋朝真正臣屬國,一南一北施壓,雖然不能完全使這一地區改觀,但肯定會改觀許多。
若僅僅是逼大理稱臣。這條理由充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