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王巨用兵的一個原因,否則全部是生蠻,就象占城,或者蒲甘那樣,以後想治理,會很頭痛的。
王巨發話,黃驊無奈,只好帶著這個“女兒”上路。
走在路上,黃驊又解釋道:“世子,我就這一個女兒,讓我慣得不成樣子。”
“黃使者,無妨,令女天真可愛,反而讓這一行憑添了一道春色。”段正明不以為意地說道。
一行人向西越行越遠。
王巨站在邕州城邊久久的凝視,陶弼說道:“少保,決定好了嗎?”
對於王巨想經營大理,陶弼態度也不是很堅決。
道理簡單,現在大理對宋朝雖不是那麼友好,但也沒有太多敵意,危害不大。然而經營大理,則就有很多問題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一個就是用兵。
在朝廷支援力度不大的情況下,以王巨手中的力量用兵大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個難度還不及後面的難度,那就是管理。
王巨既然用兵大理,那肯定不會完全的羈縻,因此打算適度的管理。管理就要派駐官員,官兵。其實自杞州的設立,就是未來大理的一個模式之一。
可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成本。
即便是自杞州,朝廷也不指望獲利,只能說略徵一點稅務,保障官員胥吏的支出,都不能保障官員的薪酬支出。況且大理。
不是大理沒物產,是這些物產如何運到京城?
這與交趾不同的,交趾因為有了海船。即便將交趾所出,用海船源源不斷送到京城。雖然成本高一點,但不會比從荊湖南路運輸物資到京城成本高,雖然有風險,可從湘水、贛水再運到大江之上,難道沒有風險。巴蜀的布帛運到京城,自三峽而航行,風險豈不是更高?
加上交趾人對廣南的傷害,兩相結合。朝廷雖有人反對,不過也等於是預設了王巨的做法。
然而大理物產又用什麼方法運到京城?
因此只能徵一些比較昂貴的物資,用以保障管理大理的支出。如果是平常時期,還是可以做到的,終不是中原,能派駐多少官員與官兵?
但只要有一場大的動亂與大的戰爭,那麼朝廷就會補貼無數錢帛。
就象這次王巨經營兩廣交趾,用的錢帛遠不是朝廷所想像的那麼少……
朝廷撥了一千萬錢帛下來,用掉了。
王巨在兩廣徵來的一千多萬稅賦用掉了,不過這個稅賦是石是束。是稻米是草,加上嶺南米價低,實際數額並不大。不過四百萬貫左右。但也不是一個小數字了。
王巨派了許多管事經營,雖然繁榮了兩廣經濟,互補有無,推動了兩廣商業發展,不過開始的宗旨還是為了斂財,兩年多來,前後斂得三百多萬貫,但這個數額陶弼就不大清楚了,不過知道斂了不少錢帛。也用掉了。
燕達帶著大軍到彼岸那個大島上訓練,有人就有首領。一些首領同樣收藏了金銀珠寶,雖然有的首領將一些莫明其妙的東西。如貝殼也當成寶貝收藏,不過燕達那次碾推,以及後面呂何良帶著百姓在各個島嶼上席捲,還是有些收穫的,前後也有三四百萬貫收益,又用掉了。
還有推平交趾,以及占城的收益,前前後後可能達到了一千五百萬貫,還是用掉了。
另外從海外這幾年補助,又有一千多萬貫,還有從朝廷“借”了幾百萬帛錢至今未償還……
這才是王巨真實的用度,而非是什麼一千萬。
當然,其中有一部分用在開發兩廣上,不過主要還是用在軍費上。
就象現在十幾萬土兵,僅是兵餉以及士兵吃住,還有訓練時的各項損耗,一年用費就會達到驚人的五六百萬貫。
如果是戰爭,那怕那個所謂的“實戰訓練”,每一場打下來,獎勵撫卹,以及武器糧草物資的損耗,更是嚇人。況且還有龐大的裝備支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