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挺不過混了一個樞密副使,章楶不過混了一個知樞密院事,然後便去世了,否則不久也會遭到王韶那樣的下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王巨更將視線放到了南方。
然後他用信通知黃呂二人,於瓊州島南部朱崖軍出資建設一個港口。
實際這裡也有一個小港口,供小型商船與漁船停泊的。就在這個港口基礎上進行擴建。
哪裡現在也是天高皇帝遠,出一些錢賄賂一下,再加上王巨還略有一些威名,當地的官員也不敢阻攔。
於是這個港口成了一箇中轉站。
未來這個港口還有大用途,但這個王巨就未對任何人洩露了。
黃呂二人從廣州出發,冒充普通商人進入交趾,打探敵人情報嘛,最好自己能看一看。
一邊與交趾人換糧食,一邊注意交趾的情況。
這時交趾反過來真以為他們是普通商人。派人過來向他們打探口氣。結果兩人裝傻賣愣,交趾探子什麼訊息未得到,反而讓他們套了一些訊息到手。
也就是交趾聽到蕭沈二人的話後。感到很憤怒,太藐視我們大越了!
王巨說的就是這件事。對錯他沒有評價,如果將交趾繼續當成暫時割裂出去的領土,宋朝打算收回來,也沒有做錯。如果將交趾當成了一個真正的國家,就略有些爭議。畢竟宋朝只是說,並沒有真正動手。
王巨便在奏摺上稟報此事,說交趾可能會先發制人。
這不是黃呂打聽來的,而是王巨自己編造的。也不能算是編造吧,交趾確實很快就要先發制人了。
所以建議邕州立即興修城防,加強警戒,訓練土兵,以備不測。
別要經營交趾了,先將自家的事顧好。
看到這裡,趙頊茫然,難道交趾也敢入侵宋朝。那可不是,雖然宋朝大,但在南方兵力一直很少。連儂智高都想做大南天國皇帝,況且交趾。
而且宋朝買安的措施,無疑也鼓勵著交趾野心膨脹。
第三條則是在王巨組織下。將從廣州與泉州發出兩百餘艘海船,裝載著三百餘萬石稻米,麥子與豆粟,少量醃製豬肉羊肉,剛剛因功回京擔任知制誥並且領手軍器監的章惇看到這一條時,不由說了一句:“真奢侈啊。”
可能後人對於中國古代航海產生了一些誤解。
最好的航海時代,大家多認為是明朝,那是錯誤的,航海從唐朝就開始。不過唐朝禁止百姓出海,真正參與航海的海商並不多。從是大食人與波斯人。但因為文明先進。雖然唐初唐朝的海船不及大食船與南海船,不過後來居上。漸漸泉州船舶成了最先進的海船,許多大食商人訂購了唐船,用之航海行商。
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無疑海船技術達到了巔峰,但那是官方行為,是送銀子的。結果鄭和下了七次西洋後,使得明朝經濟負擔沉重,讓一些大臣們氣憤之下,將鄭和寶船圖紙燒掉,隨後禁海。這一禁,導致倭寇產生了。
因此最好的航海時代是宋朝,雖然不如鄭和那樣的規模,但造福了國家造福了百姓。雖然單次規模不如鄭和船隊,可總規模卻不知是明朝的多少倍。後來南海打撈的古代沉船也能證明,百分之七十,乃是來自宋朝的沉船,而非是明朝的沉船。
第二便是與蒸汽船舶的比較,未必帆船就會很慢,如果洋流與季風利於航行,實際帆船也是很快的,時速最高能達到二十多節,都要勝過了後世的先進商船船速。因此有商人說從杭州到倭國若是順風順水,快的話三天便可到達倭國,不足兩千海里,只要保持二十幾節速度,完全可以在三天內抵達。
但它有著很大的拘束性,那便要藉助季風,一旦逆風,只好傻眼了。
所以那怕去倭國,來回順利只要十天時間,也只能一年一次航行,到大食則要一年半時間。
航次跟不上來,必然讓更先進的蒸汽船舶代替。
除非用槳櫓載人的輕便船隻,但航海是載貨的,而非是載人賺錢。一艘載滿貨物的海船,得用多少水手划著槳櫓才能逆風行駛?
第三便是航海對宋朝的經濟貢獻,如果從賬面上看是微乎其微,北宋市舶司的稅收有時連一百萬貫都沒有,南宋時也不過一百多萬貫到三百萬貫之間浮動。
所以著名詩人范成大曾建議,蕃人不可缺少中國之貨瓷器、絲綢、茶葉),可中國不需要蕃人之貨玻璃、香料、珠玉),而收入又不高,百姓又有風險,因此建議關閉明州等市舶司。
古代文人嘛,哪裡懂。
可後人又為什麼說南宋的航海佔據了南宋的六分之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