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能查,一查皇上馬上會動怒的。
馮京說道:“以臣之見,不如將木棉司之所盈餘,獎勵給三軍將士。”
這一年木棉司利潤有所增加,不過增加得有限,棉價又跌了。雖然數量不少,不過攤在十幾萬立功將士的頭上,實際並不多。這是兩就就。
而且拖下去,未必會對文彥博有利,這是百姓不知道真相的,知道真相的,會立即扭轉風向,並且三軍將士也會恨文彥博一個大疙瘩,不要搞錯了,你是西府首相,非是東府首相。
至於楊繪所說的,根本不管用,王巨這就是逼朝廷發放獎勵的。
難道做錯了嗎?
主要呂惠卿又回家丁憂了,曾布沒有多少話語權,王安石只想將事情早點了結,如果文彥博不再堅持,這件事也就自動彌解了。
趙頊想了想說:“就這樣吧,朕再從內庫調撥一百五十萬錢帛交子,用作三軍獎勵撫卹。”
文彥博來了精神,說:“陛下,交子不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交子不是不便,而是很方便,只是這時候大家想法還停留在實物上,那怕是貨幣,不管金銀,或者銅幣鐵幣,它總是一個實物,而非是一張紙頭。並且宋朝現在的交子面額太大,五貫與十貫兩種。
後來的經濟總量,最大面額也不過一百塊錢,僅相當於兩百文。
所以一旦這種大面額交子普遍流通,就會帶動著物價迅速上漲,交子本身價格下跌。那怕後來王安石將這個面額減小,仍是大面額,一貫與五百文。
不過現在王安石還沒有對交子動手,趙頊便說道:“行交子也是無奈之舉。若素有法制,財用既足,何須如此?”
就象四川未執行交子之前。買一匹羅須兩萬鐵錢,重五百斤。得用一個大車子拉錢,才換回一匹羅。
然而這一扯,又偏樓了,馮京說:“陛下,府界既淤田,又修差役,作保甲,人極勞敝。”
這樣幹。百姓吃不消。
趙頊反問:“淤田於百姓有何苦?朕曾讓內臣撥麥苗,觀其如何,取於淤田內的,視之如細麵然。有一僧言有舊田不可種,去年以淤田得麥。朕又派人訪鄰近百姓,也皆以免役為喜。雖令出錢,而復其身役,無追呼刑責之虞,百姓自願意也。”
淤田是良策,至於免役。未必人人喜之,否則王巨都不會頭痛了。
但它再不好,比原來的差役。肯定是一個進步。至少若沒有了所謂的寬剩錢,王巨則會雙手支援。
文彥博又說道:“佃甲用五家為一保則可,若以五百家為一大保,則其勞擾可知。”
趙頊說:“百姓豈能知道事之曲折,只知道有自己之害則怨之,有自身之利則喜之。雖五百人為大保,於百姓有何實害而以為勞擾乎?”
也就是百姓眼光終是短淺的,看得不長遠。
也不能說這話不對,範純仁就是用這招幹翻種古的。
王安石說道:“交子事如陛下所言。行之非得已。然陛下宜深思,財用不足。人材未有足賴者,於邊事姑務靜重。如能靜重以待邊事。則夷狄就不會為患,那麼就可以專心修內政。內政已成,人材足用,財力富強,則為之無不可者。”
這話說得很隱晦。
何靜重邊事,不是安靜邊事,得讓三軍強大,外敵不敢入侵,那麼專心於內政,內政有了,財富也就有了,交子可要可不要了。
但文彥博將獎勵拖之不決,馬上三軍都要譁變了,邊事那來的靜重?
文彥博很不高興地說:“祖宗法制具在,不用更張以失人心。”